周日入初伏,抓住时机“三伏灸”调出健康好气色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 陈琳辉)7月20日(本周日)进入初伏,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三伏灸’是中医‘天灸’疗法的一种,也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外治疗法。”7月18日,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美容中医科主治医师蔡丽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该科室将于7月20日推出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三伏灸”。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美容中医科正在为患者进行“三伏灸”治疗。受访者供图


蔡丽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三伏灸指的是艾灸,艾叶燃烧时释放的药用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配合特定穴位刺激,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达到“治未病”的效果。现代研究也证实,三伏灸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

通常的三伏灸更适合于虚寒体质和寒证病的保健与治疗,为扩大其适应证范围,并提高疗效,该科室团队根据多年经验,研究制定了个性化、复合灸模式,即“个性化辨证穴位敷药灸”。

“美容中医科的‘个性化辨证穴位敷药灸’,每一位患者都需要医生详细的诊察后辩证,再开具详细的个性化三伏灸处方(含穴位、中药膏贴、灸法、疗程等)。其中适宜寒热虚实体质的贴敷中药粉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再结合体质辩证开具不同穴位处方在三伏天期间灸疗,减少阴虚燥热、血热火旺等体质的人群因一般的灸法可能不适应,而造成燥热等副作用。先敷药再施以艾灸方式,能充分调动经脉气血,融合‘辨证选穴’‘中药贴敷’与‘艾灸’三重效应,从而更好地发挥通行气血、调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蔡丽洁医生认为,“三伏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蔡丽洁提醒,艾灸治疗完4小时后才能洗澡;灸后应注意保暖、防风寒,忌淋雨;灸后两天不吃生冷冰凉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熬夜、多喝温水,如果有上火症状,可喝绿豆薏米汤或菊花茶;灸后如有口渴、便秘等不适,可喝蜂蜜水、麦冬石斛茶等缓解,同时向医生反馈给予居家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0

标签:养生   初伏   气色   周日   时机   健康   艾灸   穴位   人民日报   体质   医科   国医   伏天   客户端   福建   燥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