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18日,阿尔巴尼亚的广播电台传出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总理穆罕默德·谢胡死了,官方说法是他在“神经错乱”中自杀。这事儿一出,整个国家都懵了,毕竟谢胡可是干了28年总理,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老大恩维尔·霍查的左膀右臂,妥妥的二号人物。他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是自己不想活了,还是有人动了手?几十年过去了,这个谜团还是没解开,成了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最大的问号之一。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谢胡这个人、他死前后的背景、事件的具体经过,还有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猜测,最后再看看这事儿对阿尔巴尼亚的影响。
要搞懂谢胡的死,先得知道他是个啥样的人。穆罕默德·谢胡1913年1月10日出生在阿尔巴尼亚南部一个叫乔罗什的小村子。他爹是个伊斯兰教的伊玛目,家里条件还行,能供他上学。谢胡小学毕业后去了地拉那,读了个农业机械专业的中专,1932年拿了毕业证。那时候阿尔巴尼亚被索古王朝统治,日子不好过,政府还亲意大利,谢胡看不下去这种卖国政策。1933年,他被送去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军事学校学习,但因为思想太“进步”、反法西斯,很快就被召回国,还被关了几天。出来后,他也没消停,继续跟当局对着干。
1936年,西班牙内战打起来了,谢胡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决定去干一票大的。1937年,他先跑去法国巴黎,然后翻山越岭到了西班牙,加入了“加里波的”国际纵队,跟法西斯对着干。在那儿,他从机枪手一步步干到连长、副营长,还加入了西班牙共产党。内战输了以后,他被法国当局抓进集中营,关了40个月。在集中营里,他又加入了意大利共产党,混了个党委委员的头衔。
1942年,谢胡回到被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巴尼亚,加入了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开始抗击法西斯。他在发罗拉州当过组织书记,1944年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委员会委员,还得了个上校军衔。同年11月,他带兵打下了首都地拉那,升了少将,当上了民族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战后,他的事业跟坐火箭似的,1946年到1948年当人民军总参谋长,还去莫斯科的军事学院镀了层金。1948年,他帮霍查清洗了党内亲南斯拉夫的派系,稳住了霍查的地位,自己也进了中央政治局,当了内政部长,管着秘密警察“西古里米”。1954年,他正式当上总理,成了国家二把手。
谢胡干总理这28年,干了不少大事。他推农业集体化,搞工业建设,外交上还促成了1961年跟苏联翻脸、跟中国结盟。他办公室里挂着马克思的画像,桌上老摆着作战地图,一看就是个军事迷。他跟霍查关系铁得不行,还管霍查叫“亲爱的爸爸”,毕竟霍查比他大5岁。但到了1970年代,两人关系开始有点不对劲,尤其是1975年一次吵架后,霍查开始防着他。1981年,他儿子跟一个有海外背景的女人订婚,这事儿成了导火索,直接把他推下了深渊。
谢胡死之前,阿尔巴尼亚的日子可不好过。1978年跟中国闹掰后,经济一落千丈,霍查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很多人不爽。谢胡觉得不能老这么封闭,想稍微对外开放一点,跟霍查的想法越来越不合拍。加上1981年科索沃那边闹得挺凶,党内矛盾也加深了,谢胡可能主张更硬的态度,这让霍查更不待见他。霍查那时候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谁接班成了个大问题,谢胡作为二号人物,自然就成了霍查眼里的“潜在威胁”。
1981年12月17日,政治局在地拉那开了个会。这会开得不太平,谢胡因为他儿子订婚的事被批得挺惨,说他犯了“政治错误”。会开到晚上7点多才散,谢胡基本没怎么吭声,脸色很差,走路都显得没力气。这次会成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公开场合。
12月17日开完会,谢胡回了家。他住的地儿叫布洛克区,是高级领导人的住宅区,戒备森严。回到家,他没直接睡觉,而是进了书房,给霍查打了个电话,想当面解释一下会议上的事儿。霍查说家里有客,推说第二天再说,让他把想法写下来交上去。打完电话,谢胡在书房里待了会儿,桌子上都是文件和地图。
第二天,也就是12月18日早上7点,他儿子弗拉基米尔给卫兵打了个急电话,说出大事了。卫兵赶到谢胡卧室一看,他躺在床上,胸口全是血,旁边放着一把手枪,已经没气了。医生检查后说,子弹打中心脏,当场就死了。床铺挺整齐,没啥挣扎的痕迹,床头柜上还有一封30页的信,被他儿子赶紧收走了。
这事儿听着就有点怪。首先,自杀的人一般都打头,谢胡咋会打胸口?其次,家里卫兵和岗哨都没听见枪声,这不正常。那把手枪是马卡洛夫型号,响声特别大,内务部后来测试过,隔老远都能听见,可那天晚上愣是没人听到动静。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用了消音器,而谢胡那把枪可没这功能。
官方说谢胡是“神经错乱”自杀,但这说法站不住脚。他的卫兵阿里·切纳死活不信谢胡会自杀,说他意志力超强,从来不怕事儿。切纳还说,谢胡早几个月就感觉不对劲,老让他加强警戒,还说过“有人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下手”。12月17日那天晚上,谢胡还特意让他查了一遍房子周围,明显是怕啥。
谢胡的侄子库伊蒂姆也觉得是谋杀。他回忆,12月18日晚广播一宣布谢胡死了,他和家里人赶到官邸,路上老有人盯着,气氛特别紧张。到了官邸,谢胡的尸体被放沙发上,手放得很自然,没一点打斗的痕迹。库伊蒂姆说,家里电话半夜被掐了,外面下着雨也没人进出,可枪声咋没人听见?他觉得这事儿太蹊跷,像是有人精心安排的。
谢胡的老婆菲克雷特和儿子们也一口咬定他是被杀的,但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压下去了。1982年,霍查出了一本书叫《铁托分子》,给谢胡的死定了调,说他从1930年代就给美国中情局干活,后来还当了英国、苏联、南斯拉夫的三料间谍,想暗杀霍查夺权。霍查还说,谢胡因为儿子订婚的事暴露了,12月16日接到南斯拉夫的暗杀指令,计划没成才自杀。
这说法漏洞太多。谢胡在美国上过学?没证据。间谍身份?也没啥靠谱史料撑着。大多数历史学家觉得,这是霍查为了保自己的位子编的故事,顺便把谢胡抹黑,吓唬党内其他想闹事儿的人。
谢胡一死,阿尔巴尼亚的政治格局一下就变了。霍查抓住机会,把谢胡定成“多重间谍”,从历史里彻底抹掉,连军事学院都改了名。霍查还借机收拾了一堆人,内务部长卡德里·哈兹比乌不是被抓就是被干掉,拉米兹·阿利雅趁机上位,成了霍查的接班人。
这事儿还让阿尔巴尼亚更乱了。霍查1985年去世,阿利雅接手后想搞点改革,但经济烂得不行,又没啥国际支持,改得磕磕绊绊。到了1991年,共产主义政权彻底垮台,阿尔巴尼亚才开始搞民主化。谢胡的死成了极权政治的一个缩影,但真相咋样,随着霍查走了,也更说不清了。
文化上,这事儿也有影响。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雷写了个小说《继任者》,拿谢胡当原型,讲权力和背叛的事儿。小说里,一个大人物死了,引发一堆连锁反应,把极权体制的荒唐和残酷写得挺透。
谢胡的死是阿尔巴尼亚历史上一个解不开的结。到底是自杀还是谋杀,谁也说不准。这个谜团不光是谢胡个人的结局,也是极权政治下人性扭曲的一个写照。他走了,却留给阿尔巴尼亚一个百年的问号,也提醒大家,权力这玩意儿用不好,后果真挺吓人。这事儿到现在也没个定论,或许真相永远埋在历史里了,但它带来的教训,咱得好好想想。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