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方尊——穿越千年的青铜礼器之谜

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青铜方尊堪称是商代礼器的巅峰之作。造型精美的它不但是异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它还颠覆了人们对商代的传统认知。

图一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现场掀起了一场轰动世界的发现。在一片即将被平整的岗坡地下,国家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在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这座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虽规模不大,却出土了1928件随葬品,包括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堪称是“商代文明的百科全书”。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墓历经了3000多年而未被盗掘,被称为是我国考古史上的“奇迹”。

图二

起初,考古队员们误以为发现的夯土层只是普通的夯基,险些错过了这一重大发现。直到深入勘探至地下5米时,才确认这是一座未被盗扰过的墓葬。正是这种偶然与坚持,才让妇好的传奇重见天日。

图三

妇好墓中出土的这件青铜方尊是商代礼器的巅峰之作。 其通高69.5厘米,重达20多公斤,整体呈正方形,侈口宽大如喇叭,颈部装饰有清晰的蕉叶纹,肩部的四隅与中央各有一个立雕的兽头,腹部和足部装饰有浮雕的饕餮纹,整个器物的四角以及足部的兽面纹和蕉叶纹的中央都装饰有凌厉的扉棱,显得非常庄重而华贵。

图四

方尊的造型与纹饰显示出了神权与王权的相互交织,中央饕餮纹的双角凸起且外弯,象征着神权,四隅的兽头则可能代表着四方臣服的部族。饕餮纹以乳钉为眼,横眉怒目,既是商代“通神”的符号,也是王权威严的体现。上面的八道扉棱贯穿器身强化了立体感,整体纹饰繁而不乱,展现出了商代工匠对几何美学的精准掌控。

图五

在商代,它是祭祀与权力的象征,青铜方尊作为盛酒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与宴饮。商代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既是祭祀,而戎就是征伐,妇好能以商王武丁的王后身份拥有如此高规格的礼器,印证了她不仅是军事统帅,还是主持祭祀的大祭司。其墓中出土的两件重逾10公斤的青铜钺,更是直接象征着她的军权。

图六

这件青铜方尊的出土地妇好墓的发现还颠覆了人们对商代的传统认知:它是商代女性地位的实物证据,妇好集王后和大祭司以及大将军于一身,曾率军1.3万人征伐羌方,还负责主持国家级的祭祀,这些都证明了商代的女性是可以参与核心政治与军事活动的。

图七

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标志:比如这件青铜方尊,其铸造的异常精良,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技术,方尊的复杂纹饰与分铸技术,更是商代青铜文明的缩影。墓中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记载了妇好的征战和祭祀等事迹,为还原商代的社会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图八

妇好所处的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是商朝的鼎盛时代。武丁不但迁都到了殷墟,还任用贤臣和推行改革,史称“武丁中兴”。武丁与妇好曾联手征伐土方和羌方以及巴方等方国,将商朝的疆域拓展至东起海滨西至陇右的辽阔范围。

图九

这件妇好青铜方尊不仅是商代工艺的杰作,更承载着一位传奇女性的史诗。它无声的诉说着:在3000年前的华夏大地上,当时有一位女性曾以战神之姿,书写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而妇好墓的完整保存,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商代文明的神秘之门。

图十

谁能想到,这件庄重的礼器,竟然是三千多年前出自一位33岁便英年早逝的女将军之手?它不仅是酒器,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被尘土掩埋的巾帼传奇。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图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礼器   青铜   千年   商代   祭祀   饕餮   王权   纹饰   发现   殷墟   神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