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高价背后的艰辛,是上千亿研发!卧薪尝胆的突围路!

华为Mate 60和Pura 80系列手机背后,是六年投入几百亿研发资金、每年超过一万人的团队艰苦攻关的故事。余承东在央视节目中透露,鸿蒙系统代码量高达1.3亿行,这是一条从被制裁到重获新生的艰难之路。

2019年5月16日,美国政府的制裁让华为一夜之间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几乎无法销售手机。余承东回忆,华为手机年出货量从2.4-2.5亿台暴跌至最低时一年才2000多万台,不到过去一个月的销量。

制裁之前,华为终端市场份额曾超越苹果和三星,做到全球第一。但因为芯片生产受阻,发货量急剧下滑。这段时间,华为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时刻。


01 投入巨大:鸿蒙研发的代价

华为在鸿蒙系统上的投入令人震惊。余承东透露,研发费用“非常非常高,每年超过1万多人,持续了六年,研发费用是几百亿”

这些资金投入带来了1.3亿行代码,大部分由华为开发,其余来自开源生态合作伙伴。这样巨大的投入对国家来说是值得的,因为所有智能终端和设备都能用这一套操作系统解决。

华为在鸿蒙内核上做了自己的创新,使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先进性。余承东表示,这个系统“领先这个时代”,华为敢于使用新技术。

02 生死线上:鸿蒙生态的突破

操作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生态。余承东坦言,做鸿蒙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

华为曾保持双框架体系(鸿蒙+安卓),因为考虑到应用开发迁移工作量很大。这也导致有人误解鸿蒙是安卓“套壳”。

从鸿蒙5.0开始,所有应用都是重新为鸿蒙开发的。余承东特别提到“鸿蒙版的微信是重新写的,新的架构,未来发展会有更高的效率”。

到2025年7月底,鸿蒙5终端数量突破了1000万,度过了生态的“生死线”。余承东认为这是中国整个科技产业“集体冲锋”的结果。

03 制裁之痛:从巅峰到谷底

美国制裁对华为的打击是致命的。余承东回忆道:“过去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一年能达到2.4亿台-2.5亿台,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发货量就能达到3000多万台”。

制裁后最严重时,一年发货量才2000多万台,不到过去一个月的数量。这种暴跌对任何公司都几乎是“灭顶之灾”。

不仅软件系统受阻,芯片领域也同样面临困境。2021年华为P50系列发布会上,余承东无奈表示,因为被制裁,麒麟5G芯片只能当4G用。

04 爱国情怀:并非华为本意的营销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将购买华为产品与爱国关联起来的现象。这并非华为官方态度。

华为官方迅速回应,表示这些门店并非授权经销商,并进行了整改。任正非本人曾明确表示:“华为只是商品,喜欢的就买,不喜欢就不买,千万不能因为某些言论而决定购买”。

实际上,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批评华为利用“爱国情怀”做营销,但网友纷纷表示“我愿意”支持华为。

05 全面国产:从零部件到操作系统的自主之路

经过六年艰苦攻关,华为已经实现了从操作系统到芯片的全面自主。

2023年8月,麒麟芯片搭载于Mate60系列重返市场。2025年8月,华为Pura 80系列手机升级后可在设置中查看麒麟芯片信息,这是时隔4年后麒麟芯片信息再度公开展示

除了芯片,华为也在推动其他零部件的国产化。余承东曾带队跑遍全国,把一家家濒临倒闭的半导体厂“捡”回来扶起来。

从操作系统到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华为正在构建完整的国产产业链。

06 重返巅峰:华为手机的市场回归

经过多年努力,华为手机正重返市场巅峰。

2025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达1250万台,以18.1% 的份额位列中国手机市场出货第一。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之后,时隔四年,华为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余承东表示:“将来我们芯片产能上来,生态体系逐步走向完善,有可能将来鸿蒙不仅成为中国的主力操作系统和生态,也成为全球主力操作系统和生态”。

他展望未来,希望“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终端都能跑鸿蒙,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2025年8月,华为Pura 80系统更新后,手机设置中赫然显示着“麒麟9020”。这不是简单的型号标注,而是中国科技自主的成人礼

从硅料提纯,到晶圆制造,再到封装测试——每一步都曾被人牢牢攥在手里。如今,华为把制裁清单变成了研发清单,把围堵的墙,砌成了登顶的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数码   华为   卧薪尝胆   高价   艰辛   手机   鸿蒙   三星   麒麟   芯片   操作系统   生态   终端   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