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复前,日本在台遭到全民抵制,强推日语4年,仅171户达标

1896年,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下图)从台湾回到大陆,他满怀悲愤地写下一首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字数不多,但写尽了祖国人民对台湾沦陷的悲痛和不甘,在当年曾引起强烈反响。时至今日,每次读来,还能让人潸然泪下。

1895年,清政府通过《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台湾人民闻讯后群起激愤,誓死保台,并与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顽强的抵抗。日本为了统治台湾,在台湾实行“皇民化运动”,废除汉字,强行让台湾家庭学习日语,可惜他们的行为遭到了台湾人民的强烈抵制。日本统治者推行了4年,仅有171户人家达标,堪称一大笑柄。更彰显了中华文化不屈不挠的精神。

台湾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明末清初,荷兰殖民者掠夺了台湾,郑成功以满腔的热血,勇渡海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台湾,从此,台湾进入“明郑时期”。清朝康熙时期,名将施琅收台,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清朝,清朝将台湾纳入版图。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朝将台湾设立为省,淮军名将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清朝疆域图

台湾在明郑和清朝时期,农业、人口、文教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两岸百姓血脉相连,早已融为一体。1895年,由于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了日本。自此,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后世称之为“日据时期”。

日本对台湾的统治,始终伴随着台湾人民的强烈抵抗。《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士绅立即成立“台湾民主国”,誓死保台,到此后长达二十年的武装抗日运动。如北埔事件、林杞埔事件、西来庵事件等,台湾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息。

据不完全统计,日据初期较大规模的武装抗日行动就超过百起,牺牲者数以万计。这些武装斗争虽然最终被日军以绝对军事优势的武力残酷镇压。但这些斗争足以展现了台湾同胞不愿臣服于异族统治的坚强意志。

台湾盐寮海滨公园抗日纪念碑

经过台湾人民30余年的斗争,让日本殖民者认识到,后者仅凭军事镇压无法实现长期稳定的统治,于是他们转而采取“糖饴与鞭子”并用的策略,在加强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逐步推行文化侵略政策,企图从根本上消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1937年8月,大陆方面已经开启抗战。为了巩固对台湾的统治,日本内阁制定了《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纲要》,制定了强迫全体台湾人民“皇民化”的方针。其主要目的有三个:消灭台湾人民民族意识;泯灭台湾人民的传统文化;改掉台湾人民的风俗习惯。“皇民化”的总负责人是日本任命的“台湾总督府总务长官”森冈二郎,当时的措施有:

这种残酷的文化压迫,让台湾人民异常反感。台湾人民拒不执行日本侵略者的“皇民化运动”,侵略者不让说汉语,他们就在家里说;不让穿汉服,他们就在家穿;不让听戏剧,他们就在私密场合听。这时候,中华文脉的强大,被发挥到了极致。

台湾著名爱国史学家连横曾针对此事件说过:

祖国在台湾的文化赖以不坠,而台胞民族意识始终旺盛,数十年中华革命运动不断发生,盖亦间接接受我祖国文化之激励。

这一时期,台湾的读书人中,还出现了大批的爱国诗人,比如许南英、林献堂、洪弃生等。以林献堂为例,他出生于台湾的名门望族雾峰林家,父亲是清末举人。林献堂自幼就接受传统的汉文化教育。在日据时期,林献堂面对侵略者的文化压迫,仍旧“不说日语、不穿木屐”,坚持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在这些爱国诗人的影响下,台湾很多志士满怀家国情怀,纷纷结社吟诗,以诗言志,慷慨悲歌,以此来抒发对侵略者的不满和对故国的眷恋。

林献堂

面对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日本侵略者到处抓人,并进行了铁血镇压。“台湾总督府总务长官”森冈二郎还发表公开演讲,声称要把“皇民化”渗透到台湾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所谓的“台日一体”。为了鼓励台湾人民进行改名,森冈二郎规定,凡是主动改用日本姓氏的,可以提高政治地位,不肯改姓氏的公职人员,一律要撤销工作。对于普通老百姓,如果不用日本姓氏,则不给他们的新生儿登记户口。

在如此的高压下,台湾百姓仍在抗争,即使有人改了姓氏,但也有一些隐喻。例如把“刘”姓改为“中山”,因为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之后。把“陈”姓改为“颍川”,因为古代“颍川陈氏”曾是望族。还有人把“魏”姓改为了“大梁”,因为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是大梁。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台湾人民为了抵制日本的文化侵袭,在想方设法地坚守祖国的传统文化、坚守民族气节。所以,日本侵略者的“皇民化”的进度异常缓慢,到了1941年底,全台湾只有171户家庭达到“皇民化”的要求,而真正改用日本姓氏的人,也仅仅占全台人口的9%(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公职人员和新生儿)。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台湾人民对日本的“皇民化运动”作出了很大的抵制,但在学校不能教授汉语、日常不能穿中国服饰等政策的影响下,当时台湾的青少年受日本文化的侵袭还是比较严重的,甚至有些人出现“媚日”行为,把日本姓氏当作自己的“根”,这对台湾后期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困扰,是要特别提出批评的。

1945年,抗战胜利,到了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日方正式向中方提交了投降书,至此,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回归中国版图,台湾光复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多年的军事侵略和文化侵袭终于结束。

在笔者看来,日据时期的台湾,是台湾的至暗时刻。但是,尽管在侵略者的高压统治下,台湾同胞也用自己的脊梁写下了抵抗的宣言,这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发出的光。这段历史,证明了一件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相通。任何企图割裂这种血脉亲缘的行径,都是徒劳。无论是过去日本侵略者的文化侵袭,还是现在岛内少数人的分裂活动,都注定是在违逆历史潮流,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归来吧台湾,两岸本是一体,祖国人民已经张开怀抱,让我们携手,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参考:章绍嗣《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 戚嘉林《台湾史》;戚厚杰《台湾光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历史   日语   台湾   日本   全民   侵略者   清朝   文化   姓氏   时期   中国   马关条约   殖民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