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我一个人笑,我要发出来跟大家一起笑。
热搜:“西贝毛毛”。
爆笑评论1:
西贝唯一的真菜,西贝公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爆笑评论2:
毛毛长大后吃了一口说:没错,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服务员:没错,这就是你小时候的那批货。
不得不说,罗永浩对西贝的打击还是蛮大的。曾经有人迷之自信说:不求客户来吃饭,我们遥遥领先。如今狂撒100元代金券,仿佛也开始求着客户回头了。
可惜,刚有点成效,也不知道是哪位“大聪明”策划了一场《7岁的毛毛:我以为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煽情大戏。你们都去看看,这哪是什么煽情大戏啊,明明是往脸上招呼着去的。
进入新媒体这个行业已经十几年了,我能非常明确告诉你,这文章放在7-8年前或许能爆,放在现在那就是丢脸的东西。而且文笔措辞太老套了,一句话至少使用2~3个修辞词。
例如:
7岁的毛毛一进店,就直接冲向店长赵芳芳,抱着了她的大腿。毛毛突如其来的举动,一下子让赵芳芳懵在了原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看看,这文笔,这水平,不知道以为是贾国龙把儿子的日记发上来了。要不是西贝如今还处于风口浪尖,这文章不买流量,估计100阅读量都没有。内容读完我直接就一身鸡皮疙瘩,要想煽情也不是这么个煽法的呀。
而且,全文只管扯,丝毫不管合理性。新媒体确实需要有写故事的能力,但没让你瞎编呀。首先,7岁的孩子冲进店抱住女店员大腿,但凡写少几岁我们还觉得合理,因为西贝有玩具,餐前还能画画,如果让他们选,他们当然会选择海底捞。再者,7岁的孩子了,这么可能迷恋儿童套餐,且不说那套餐一点味道都没有,要不是因为西贝菜多数是辣菜,谁爱点那玩意,我勒个豆。
然而前面的铺垫,就是为了后半部的价值。内容写到,孩子一哭完,妈妈悟了,2岁-7岁的陪伴,早已不是吃饭这么简单,哇勒个豆叻,吃饭还吃出感情来了。
后面就更扯了,什么温暖芳芳的不仅是来自顾客的爱,还是来自西贝的爱。我懂,我懂,这个故事就是想突出西贝是个有爱的地方,但你这么突然真的好吗?不觉得很笨拙吗?这就好比一男一女本来聊得好好的,男突然来一句:我爱你。
然后就是文章的层次,开篇的视角一直是毛毛这个人物,突然就到了父母的心里表现,然后又转换到了芳芳身上。没点文化功底,真的很容易跳戏。
这篇文章但凡放在某个地方,可能会被评为:感动西贝。但放在新媒体平台发布,那就是一场灾难现场。西贝的新媒体或许是想通过7岁孩子的一个视角来让这批人重新选择西贝,只要他们愿意选择西贝,还怕父母不掏钱吗。但是,他们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营销能力,小孩子的世界不是你简简单单一个故事就能被洗脑的,更何况,这群7岁小孩能不能吃上西贝,还得看父母让不让他们去吃。
还有就是很多人不信有毛毛这个人。那是因为就我们对目前孩子的理解:当父母说不去吃的时候且有玩具的时候,孩子必定欣然答应,多大格局,还就得吃西贝的菜不可了?是吸了还是磕了。难道除了西贝,其他家就没有凉皮、没有大骨架了?没有儿童套餐了?
从这个文章就能明显看出,西贝依旧有非常强的优越感。或许在前几年,同等的菜系,很多兜里还可以的家长会引导孩子去吃西贝,因为西贝的地方豪华,东西看着更干净,更贵。然而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所有的父母知道,反正都是预制菜,我干嘛不去更有性价比的餐厅?
说到底,西贝目前的情况就是:客流流失严重,但持续发优惠券又不是办法,又不能委屈降价,于是只能通过打感情牌,提高品牌软实力来让自己回到巅峰。但是,西贝错就错在,网感太差了,软文水分太大了,经不起任何推敲,完全是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发布自嗨式的内容。
结果就是,换来一阵哭笑不得的嘘声。“贝呀!好好学学新媒体吧,不要拿十年前的方式来做账号了,不然“史诗级公关”这个称号怕是要坐实了”。
感谢西贝,让我在忙碌的一天开怀大笑了一次。下次一定登门答谢,吃饭就算了。
就酱,拜了个拜~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