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中国半导体起步不算早,依赖进口的比例高得吓人,九成以上都得靠国外买进来。这不光是花钱多的问题,还涉及安全隐患,万一别人卡脖子,关键领域就得停摆。

2014年,国家就出了个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还搞了个大基金,专门砸钱推本土芯片生产。接着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又定下目标,到2020年自给率四成,2025年七成。当然,这目标听起来挺高,但实际推进中遇上不少坎,尤其是外部压力大。

美国从2018年开始就针对中国企业下手,出口限制一层接一层。2022年10月,直接禁了300 teraflops以上的数据中心芯片销售,还管性能密度每平方毫米370 gigaflops以上的产品。
2023年又扩展到芯片制造设备,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目的就是限住中国14纳米以下的先进工艺。荷兰的阿斯麦公司出口许可被吊销,中国拿不到顶尖光刻机。

结果呢,中国企业没坐以待毙,2023年上半年十大芯片设备制造商收入涨了39%,本土替代加速推进。到2024年,自给率已经到23%以上,设备国产化20%多点。京东方在显示屏上打破日韩垄断,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也开始被苹果考虑采购。

到2025年,自给率预计能到23-25%,虽然离七成还有距离,但趋势是往上走的。中国市场规模巨大,2023年就13190亿元,占全球半导体消费56.6%。复合增长率18.8%,甩全球平均6.6%好几条街。

2025年大陆芯片市场预计2230亿美元,产值4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7%。这些数据说明,外部管制反而逼着中国加快脚步,本土企业收入增长,本土芯片种类覆盖率逐步扩大。央企起带头作用,采购主力军地位明显,未来五年设备更新投资超3万亿元,拉动国产芯片应用。

美国企业损失惨重,英伟达2024财年从中国大陆赚了超150亿美元,占总营收12%,但2025年订单锐减。高通面临中国反垄断调查,2025年10月进口关税上调,营收连续下滑。
英特尔中国收入从2019年200亿元降到2023年148亿元,2025年上半年继续跌。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等预测2025年中国订单降到20%,从2024年前三季度的45%大跳水。中国芯片进口中,美国份额只剩3%,大幅减少购买美国货。

央企带头用国产芯片,这事2024年8月6日国资委和发改委联合发指导意见,明确央企在芯片等领域优先选本土创新产品。八大重点领域如卫星导航,央企必须当先锋。
这不光是为安全自主可控,还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央企采购量大,预计五年内3万亿元投资,直接刺激国产芯片发展。结果,美国企业坐不住了,库存堆积,媒体直呼芯片卖给谁。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芯片需求地,2023年规模13190亿元,2025年有望进一步扩大。过去11年,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18.8%,全球才6.6%。
美国管制从2022年就开始,禁售先进芯片,扩展到海外子公司和21国,阻止芯片绕道进中国。但中国没停步,推进国产替代,减少对外部高端芯片依赖。美国企业损失上千亿美元,中国竞争力反倒上升。

2025年9月13日,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2024全年。这直接回应美国管制,保护本土产业。
英伟达等芯片出口受限,2025年损失预计55-80亿美元。AMD收入减少15亿美元。高通在华营收下滑,关税上调让售价涨。ASML 2025年中国订单降到20%,其他设备厂商日子难过。

中国芯片企业不买单,海外半导体设备采购量2025年可能下降,一方面产能过剩需解决,另一方面美国制裁力度持续增加。
中国厂商通过极限工艺优化和概率计算,在旧设备上实现高性能芯片生产。大规模建厂提升产能,新架构崛起。国产GPU厂商如摩尔线程、壁仞、景嘉微成长缓慢,但寻求IPO,市场潜力大。

龙芯性能优秀,但指令集兼容问题待解。海光、兆芯、飞腾市场小。半导体上游孵化大批公司,光刻机仍是短板,没突破就难上更好制程。
但长江存储和长鑫跑通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站稳。华为Ascend 910系列在中芯国际代工,获大批订单,价格高于H100两倍,填补禁售空缺。

美国对华管制短期扰乱供应链,降低竞争力,但长远倒逼中国自力更生。全球半导体产业多元化平衡发展。中国晶圆厂2025年增至更多,占比上升。2025年全球半导体收入8000亿美元,中国大陆2230亿美元。自给率虽不到20%在一些预测,但种类覆盖率可能达70%。

央企采购规范执行,公开公正,不歧视中小企业。首台套装备简化流程,支持本土企业。市场反应积极,本土收入增长,2025年上半年工厂加班生产。全球设备市场中国份额35%,规模2230亿元。美国困境自食后果,管制扰乱自身供应链,替代市场难找。

中国半导体市场2025年下半年持续扩张,规模达2464亿美元预测,增速5%。本土企业收入上升,设计环节比重75%。
全球格局调整,2025年半导体收入8000亿美元,中国大陆2230亿美元。晶圆厂增至71座,2027年占比近30%。美国公司调整策略,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仓库清库存,累计损失超500亿美元。

国产AI芯片市占率2025年超40%,寒武纪等扩产。政策持续,央企采购份额增加,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链多元化,全球设备市场2025年1210亿美元,中国主导。清洗、光刻胶设备国产化超两位数。市场预测乐观,2026年全球1390亿美元,中国份额扩大。

外部管制影响减弱,中国反制推进,商务部调查完成。产业平衡发展,减少依赖。未来2029年市场2464亿美元,本土替代加速。全球竞争加剧,美国市场份额缩小。中国韧性突出,逆境中增长,设备制造商收入激增。

美国芯片出口限制本意遏制中国,却激发创新,中国厂商极限制造提升老设备性能。拜登政府对华半导体制裁,有成效,让中国高端制造受阻。但中芯国际维持5nm,购DUV光刻机加大代工量。华为Mate SoC成本高,性能受限,通过其他元器件保证竞争力。

三年后制裁效果:长江长鑫存活,中芯国际制程限5nm,但代工量增。华为Ascend以高价售出,互联网巨头采购。半导体上游公司多,光刻机未突破。整体,中国芯片自给率22-25%,主导成熟制程,先进领域需突破。

美国吸引8万亿企业投资,芯片汽车制造业回流。台积电亚利桑那厂投1650亿,占全球40%。关税政策改变产业链,不搬回就亏。芯片厂自发电,不接老电网。逆转开始,制造业重建。
中国看懂清洗逻辑,微软自研AI芯片英特尔加工,去单一依赖。投资拐点国产替代。美国吃AI红利,不把主权交给台海代工。英特尔18A若稳定量产,美重建主权锚。谷歌亚马逊跟进,权力转移从技术到地缘。

芯片设计EDA国产成熟,华为用国产。但川普限制所有国家出口用到美国软件的东西,波及电子产品。多数软件不难做,国产软件出海机会。
总的来说,美国管制像搬石头砸脚,中国国产芯片加速崛起,美企库存堆积,卖给谁成难题。中国立场坚定,自给自足道路越走越宽。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