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荒唐政变!他伪造圣旨杀光领导,回老家祭祖5天竟无人怀疑

封建社会中,政权的更新迭代是常态,一个朝代的结束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在历朝历代的变化中,政变又是一种最容易出现的极端手段。

历史上著名的政变有很多,比如玄武门之变,又或者隋炀帝发动的政变,但是每一场政变都没有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这场政变荒唐。

发动政变的主人公,杀光了自己的领导,回家祭祖5天后,他的行为竟然无人知晓。

这个如此“清新脱俗”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他发动的这场政变,来龙去脉又是什么样子?

中国古代的政治变动有很多种形式,有的是农民起义,有的是贵族叛变,有的是草莽揭竿而起。

陈胜和吴广的起义,应该就是中国人对于农民起义的最具有理想主义的幻想了。

他们高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虽然最后面临着失败,但他们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俩发动的政变,就是贵族叛变的典范。他们本来就出身名门望族,不是社会底层,但有着争权夺利的心思,最后也成功建立了唐朝。

至于草莽揭竿而起,不得不让人想到的就是朱元璋。

作为一个真正的草根,朱元璋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实现完美逆袭,成为明朝开国皇帝。

这些政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声势浩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造成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不过今天我们要提到的这场政变,和这些政变相比起来,更像是小打小闹。

然而整个过程却处处透露着荒唐的意味,又让人不得不去感叹,封建社会的灭亡果然是必然。

元朝时中原政权被游牧民族所把控,游牧民族的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并不能完全适配,这就导致元朝的政权在汉化过程当中受到了一些阻碍。

于是政治制度日渐松散,政治体系和日常工作中也有很多漏洞可以钻,朝廷的腐败渐渐成为常态,基层官员的生活十分穷困潦倒。

当时基层有一个名叫范孟端的官员,他只是个小小芝麻官,没什么太大的权力,也不可能参与到贵族和上流社会那些人的腐败活动当中。

他走上仕途之后,老老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办事,但每个月却没有领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月俸银子被人拖了好久,以至于他心中的怨气越来越大。

他也曾经尝试过向上级领导反映这个事情,带上级领导和更上级的人蛇鼠一窝,谁都没有办法为他讨个公道。

他也曾经向同伴倾吐过内心的苦水,但同伴和他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大家也只不过是抱团取暖而已。

时间越来越长,范孟端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求告无门的他,最终有了个离经叛道的想法。

他找到几个同伴,简单讲了讲自己的计划,发现大伙儿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对他的计划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放手一搏,不为了别人,就为了自己。

于是所有人一拍即合,开始了他们这个疯狂的计划。

不久之后的某一天,一群人穿着专门买来的昂贵的衣服,假扮成朝廷钦差命官,闯进了河南行省的衙门。

这里需要多插一句,元朝的政治体制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地方政治制度的雏形,他们实行行省制度。

河南行省衙门,正是范孟端几人工作的衙门这些伪装成朝廷命官的人,手里还拿着一份黄黄的卷轴,假称那是圣旨。

关键是行省衙门里面的其他人竟然对此深信不疑,纷纷跪到地上接旨,还以为皇帝真的有什么指示。

跪地接旨的衙门官员毫无防备,而假传圣旨的范孟端等人却是早就有了准备动作。

只见他们突然一跃而起,从不同的方向冲出来,拿着大刀就朝跪在地上的人身上砍,很快就把一群毫无防备的核心官员给解决了个干干净净。

就用这么简单的,甚至全是破绽的办法,范孟端就把自己的领导全都给杀光了,可是杀光了之后又能怎么办呢?

该拿的钱他还是拿不到,该讨回的公道他也还是讨不了。

他也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于是只能伙同同伴一起,简单的把这些领导的尸体都给处理了,然后自己返回老家祭祖。

从范孟端动手杀人开始,一直到他回老家,再到事情败露,前后整整5天的时间,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些朝廷命官已经被人杀死,甚至连行省衙门都没有风吹草动传出来。

范孟端悠哉悠哉,和家人一起吃饭,和朋友一起聚会。

如果不是在聚会过程中,他自己说错了话,导致事情败露,可能那几个官员的死,还没有人知道。

这场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政变,因为非常荒唐的原因发生,又通过非常荒唐的形式进行,最后以非常荒唐的形式结束。

在这起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极度错乱。

在我们国家的封建王朝发展过程中,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在不断加强君王和丞相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处在一种拉扯和平衡的状态当中。

君王想要把地方的行政权力全部收回到中央,又想把中央的权力全部收拢到自己的手上。

所以他通过各种政治政策的设计来制衡官员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地方行政制度来限制地方政府的行为,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再加上元朝以及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度,基本上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但是元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实在太特殊了,这是一个由蒙古人建立起来的大一统集权王朝。

他们在不断适应农耕文明的过程当中,还保留了一部分游牧民族自由懒散的风格。

于是整个国家的行政体制以较为松散的方式存在,并没有像前面或者后面的朝代一样实现高度集权。

元朝统治者大多重视马背上打天下的过程,反而忽视了坐在龙椅上守江山的过程,他们更擅长外出征战,开疆拓土,却忘了做一个守城之君,也需要本事。

所以元朝在中央官僚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上,几乎没有太多的可取之处,他们也曾有过创新,但这些创新点,终究会被发现出各种现实的弊病。

就像范孟端的世界,为什么他会发动政变,就是因为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乱套了,作为基层官员的他,在付出劳动之后,甚至连最基本的工资都得不到。

长期的收入被拖延,才会导致他铤而走险而他作为河南行省衙门的官员,把自己的顶头上司都给杀光了。

一个行省政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其他部门相应的同僚竟然没有察觉,放任杀人凶手在外逍遥了5天,这更是十分离谱。

政治体制的松散,监管制度的不到位,官员之间权力与结构无法实现互补,这都导致了各种弊病的出现。

正是因为有了元朝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才会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而朱元璋的做法又太过典型。

他废除了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的集权手段以一己之力坐拥天下,四面八方皆是他的眼线。

如果说元朝太宽,那么明朝又太紧,到了清朝更是紧上加紧。

无法拿捏好具体的尺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渐尖锐,难怪封建制度终究会走向消亡,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迭更是成为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

1、范孟(元朝小吏) - 百度百科

2、元朝的管理制度——《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4年第10期47-50,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圣旨   荒唐   领导   元朝   行省   衙门   制度   官员   地方   命官   明朝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