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次子,1923年11月23日生在湖南长沙。说起他的经历,那真是挺不容易的。1930年,杨开慧被军阀何键抓走,后来牺牲了,那年毛岸青才7岁,妈妈没了,他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的生活一下就乱了套。
三个小兄弟被送到上海,靠着捡垃圾、卖报纸过日子,苦得不行。有一次,毛岸青还被个巡捕打了一顿,头受伤了,落下了耳疾和精神上的毛病,这对他后来的身体影响特别大。
1936年,中共地下党看他们兄弟仨实在可怜,就把毛岸青和毛岸英送到苏联去读书。到了苏联,他进了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后来又上了大学,学了不少东西。
1947年回国后,他加入了共产党,还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叫“杨永寿”,跟着土改工作队下乡干活。
新中国成立,他回到北京,在中宣部干起了翻译工作,专门翻马列主义的书。1950年,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牺牲,这对毛岸青打击不小,精神状态更差了。
1953年,他又去苏联治病,在那儿待了好几年。
毛岸青在大连疗养的时候认识了邵华。邵华是个有文化、有想法的女人,两人聊得来,1960年就结了婚。婚后毛岸青的身体稍微好点,1970年他们有了儿子毛新宇。
不过,身体一直是个大问题,到了2007年,他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北京301医院。
毛岸平是毛岸青的堂弟,毛岸平从小在韶山长大,日子过得挺朴实。他在韶源小学和韶山学校念书,初中毕业后家里条件不好,没能继续上学,就回家干农活了。
1952年,毛岸青第一次回韶山探亲,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摔进了田里,弄得满身泥。那时候毛岸平还是个小孩,看见堂哥这狼狈样,忍不住哈哈大笑。毛岸青也没生气,反倒觉得这小堂弟挺有意思。从那以后,两人就熟起来了。
1997年,毛岸青最后一次回韶山,那时候他身体已经不太行了,走路都费劲。毛岸平二话不说,背着他爬山去祭墓。
虽说他们一个是大城市里的文化人,一个是农村出来的基层干部,生活路子不一样,但这份堂兄弟的情谊却是真真切切的。
2007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在301医院的病床上,已经是生命最后关头了。他对邵华说了那句:“把毛岸平叫来,我想再见见他。”
毛岸青临终前说了想见毛岸平,邵华心里肯定不好受,但她没犹豫,马上就去联系毛岸平。她知道毛岸青和毛岸平的感情,也明白这是老伴儿最后的心愿,所以再难过也得办。她给毛岸平打了电话,把情况说了,希望他能赶来北京。
毛岸平那时候在韶山,接到邵华的电话,听说毛岸青病重,还特意点名要见他,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他赶紧收拾东西,搭上火车往北京赶。可惜时间太紧,路程又远,他还没到医院,毛岸青就走了。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成了毛岸平心里一辈子的遗憾。
毛岸青去世后,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毛岸平作为亲属参加了,站在那儿眼泪止不住。邵华跟他说,毛岸青临走前还惦记着要和妈妈杨开慧葬在一起。毛岸平听了这话,心里更沉了,觉得自己得帮堂哥把这事儿办好。
后来他跑了不少地方,跟韶山和长沙的相关部门协调,2008年12月,毛岸青的骨灰终于安放在了长沙的杨开慧烈士陵园,算是圆了他的遗愿。
毛岸青临终前想见毛岸平,这里面有他对韶山的牵挂,也有对家族亲情的珍惜。他一辈子漂泊,小时候没家,长大了又因为工作和身体到处跑,韶山对他来说是根,是个能让他安心的地方。
毛岸平帮毛岸青办完身后事,回了韶山,2019年1月27日,他因病去世,享年75岁。
毛家后人给他送了花圈,乡亲们也挺惦记他。毛岸平这辈子没啥大名气,但他在韶山踏踏实实干了一辈子,还帮着守护家族的根脉,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参考资料
毛主席堂侄毛岸平:他是我的亲人,更是人民的领袖-中新网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