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万美元“空中摩托”来了!
当《星球大战》里卢克的飞行摩托还停留在科幻画面中时,现实世界已经有人把它变成了可驾驶的座驾。2025年8月,波兰发明家托马什·帕坦(Tomasz Patan)公开了研发多年的“Volonaut Airbike”——一款纯喷气动力的单人飞行摩托,重量仅30.4千克,不用飞行员驾照就能操控,预售价高达88万美元(约合630万元人民币)。目前这款“空中摩托”已开启预订,测试飞行视频中,它平稳悬停、灵活转向的画面,让“像超级英雄一样飞行”的梦想离普通人又近了一步。
从科幻到现实:30.4千克的“喷气飞骑”,比摩托车还轻
初见Volonaut Airbike,很难不被它的科幻外形吸引:没有传统直升机的旋翼,也没有多旋翼无人机的螺旋桨,整体呈流线型设计,机身仅1.8米长、0.6米宽, rider需要像骑超级摩托一样前倾坐姿,双手握住类似摩托车的车把操控——这种设计完全复刻了《星球大战》中“飞行摩托”的经典形态,却搭载了能落地实用的喷气动力系统。
这款“空中摩托”最颠覆的地方,在于它的“轻”与“简”。整备重量仅30.4千克,比市面上多数电动摩托车(约100千克)还轻,甚至能由两个人轻松抬动;动力核心是4台微型喷气发动机,均匀分布在机身两侧,通过调整不同发动机的推力差实现转向和升降——不同于旋翼飞行器的“空气下压升力”,喷气动力靠高速气流喷射产生反作用力,振动更小,飞行时几乎听不到传统直升机的轰鸣声,只有轻微的喷气声。
研发者帕坦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为了实现“轻量化+稳定性”的平衡,团队花了5年时间优化结构:机身采用航空级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质,既保证强度(能承受1.5倍重力加速度),又最大限度减重;燃料箱设计在座椅下方,容量为12升,可加注喷气燃料、煤油、柴油甚至生物柴油,加满油后能持续飞行25分钟,巡航速度约101千米/小时,飞行高度限制在150米以下(符合超轻型飞行器法规)。
“我从童年就想造一台能‘贴地飞行’的机器,”帕坦笑着说,“传统飞行器要么太笨重,要么需要复杂操作,而Airbike要做的,就是让普通人也能体验‘踩着机器飞’的感觉——就像小时候玩的飞行游戏,只不过这次是真的。”
不用驾照!像玩街机一样操控,1分钟就能学会?
对多数人来说,“飞行”的门槛在于驾照和专业训练,但Volonaut Airbike靠法规分类和智能系统,把门槛降到了“零”。
首先是法规优势:它在美国被归类为“FAA第103部超轻型飞行器”(对应中国的“超轻型航空器”类别),这类飞行器重量低于34千克、速度低于112千米/小时、载人数1人,不需要飞行员驾照,也不用登记注册——这意味着只要年满18岁,经过厂家提供的4小时基础培训(包括地面操作和模拟飞行),就能合法驾驶。
其次是操控简化:Airbike的操作逻辑完全对标摩托车,却比摩托车更简单。车把左侧是油门(控制总推力,决定升降和速度),右侧是转向杆(调整左右发动机推力差,实现转弯),座椅下方有一个小型显示屏,实时显示剩余油量、飞行高度、速度等关键数据——帕坦团队开发的“自动稳定系统”会帮驾驶者处理大部分复杂计算,比如遇到侧风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发动机推力,保持机身平稳,避免新手因操作不当导致失衡。
“我们做过测试,完全没有飞行经验的人,经过1小时模拟训练,就能完成‘起飞-直线飞行-降落’的完整流程,”帕坦举例,“有个摩托车爱好者第一次试驾,只用了3分钟就敢做小半径转弯——操作难度大概和玩街机里的‘飞行游戏’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你能真实感受到风从耳边吹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用驾照,但厂家要求驾驶者必须参加线下培训,内容包括紧急情况处理(如发动机故障时的迫降技巧)、天气判断(禁止在风速超过5米/秒的天气飞行)等。目前团队已在美国佛罗里达和波兰华沙设立培训中心,预订用户可就近选择培训地点。
88万美元的“土豪玩具”?现状与未来的矛盾
尽管Volonaut Airbike足够酷炫,但88万美元的预售价,还是把绝大多数人挡在了门外——这个价格相当于3辆特斯拉Model S,或一套一线城市核心区的小户型公寓,目前能负担得起的,基本是超级富豪、极限运动爱好者或高端旅游机构。
从用途来看,现阶段的Airbike更像一款“高端 recreational 工具”,而非实用交通工具。它的续航只有25分钟,飞行距离约42千米,无法满足日常通勤;载重量限制在95千克(包括驾驶者和随身物品),不能带行李;而且受限于喷气动力,它的噪音虽然比直升机小,但在居民区飞行仍可能扰民,因此厂家建议在空旷区域(如郊外、海滩、私人庄园)使用。
帕坦也坦诚,当前的Airbike是“第一代产品”,核心目标是“验证概念”,而非解决实用需求:“它现在的价值,更多是给人带来‘飞行体验’——比如富豪可以用它在私人岛屿上代步,旅游公司可以开发‘空中游览’项目,甚至电影公司能用来拍科幻场景。”据悉,已有美国和中东的几家高端旅游机构预订了首批Airbike,计划在2026年推出“15分钟空中观光”项目,单次体验价格约500美元。
但帕坦对未来有更长远的规划:第二代Airbike计划在2028年推出,目标是把价格降到25万美元,同时提升续航至1小时,飞行距离扩展到80千米;第三代则瞄准“电动化”,用高性能电池和电动喷气发动机替代燃油,实现零排放,噪音进一步降低——“未来10年,个人飞行工具会像现在的电动车一样普及,”帕坦预测,“Airbike只是一个开始,它证明‘喷气动力+简单操控’的组合是可行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更便宜、更实用。”
巨头入局!飞行汽车时代要来了?
Volonaut Airbike的出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个人空中出行(PAM)”浪潮的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汽车和航空巨头开始布局这一领域,试图把“飞行汽车”从概念变成现实。
比如现代汽车(Hyundai)在2024年发布了“eVTOL飞行汽车”原型机,采用6旋翼设计,电动动力,可载2人,续航64千米,计划2028年量产,预计售价约15万美元;大众汽车(Volkswagen)则聚焦“城市短途出行”,研发的“Flying Taxi”能垂直起降,最高速度120千米/小时,目标是2030年投入共享出行市场;劳斯莱斯(Rolls-Royce)更激进,推出的“电动eVTOL”采用喷气式推进,可载4人,续航200千米,瞄准高端商务市场,预计售价超50万美元。
这些巨头产品与Airbike的最大区别,在于“载人数”和“动力形式”:多数巨头选择多旋翼+电动动力,追求“安全+实用”,目标是替代部分地面交通;而Airbike选择喷气动力+单人设计,更侧重“体验+酷炫”,定位高端玩具——但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打破“地面交通拥堵”的限制,开启“三维出行”的新场景。
行业分析师认为,个人空中出行的普及,还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比如需要建设“垂直起降场(Vertiport)”,方便飞行器停靠和充电/加油;二是空中交通管理,如何避免多架飞行器在空中碰撞,需要一套全新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三是成本控制,只有把单价降到10万美元以下,才有可能进入大众市场。
“现在的阶段,就像2000年的电动车——看起来离普及还远,但技术迭代速度会远超想象,”分析师说,“Volonaut Airbike虽然贵,但它证明了‘普通人也能飞’的可能性,而当巨头开始投入资源,这些可能性就会变成现实。或许10年后,我们周末去郊外露营,开的就不是汽车,而是能飞的‘空中SUV’了。”
结语:当飞行从“特权”变成“体验”
Volonaut Airbike的88万美元售价,注定它现在只能是“少数人的玩具”,但它的意义不在于“卖了多少台”,而在于“证明了什么”——它证明人类对“个人飞行”的幻想,不再只能靠科幻电影满足;证明喷气动力可以做得小巧、安全,普通人也能操控;更证明“空中出行”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就像100年前的汽车,最初也是富人的奢侈品,如今却成了普通人的代步工具——或许未来某一天,当我们回首2025年,会记得Volonaut Airbike是第一个让“踩着重型机车飞上天”成为现实的机器。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哪怕暂时买不起,看看它的飞行视频,想象一下未来“空中通勤”的场景,也足够让人兴奋——毕竟,人类对“飞翔”的向往,从来都不分贫富,只分是否敢想、敢做。
正如帕坦所说:“Airbike不只是一台飞行器,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未来出行’的大门——门后是什么?我们正在一起创造。”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