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反转!中方掐断500亿颗芯片出口,荷兰求和,欧洲车企慌了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的态度急转弯,成了全球半导体博弈的最新看点。就在荷兰以“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资背景的安世半导体后,中国商务部迅速祭出出口管制重拳,不到48小时,这位此前态度强硬的大臣就公开表态“希望与中方合作寻解”。这场闪电战般的反制与求和,暴露了荷兰在中美科技博弈中的深层困境。

事件的导火索是荷兰的“明抢”行径。今年10月,荷兰政府突然以“治理缺陷”为由接管安世半导体,背后实则是美国6月就提出的要求——替换中国籍领导层才能获得制裁豁免。对此,中资母公司闻泰科技怒斥其“莫须有”,并启动法律反击,但荷兰起初并未在意——直到中国掐住了它的命脉。

安世半导体全球70%的产能集中在广东东莞工厂,这里每年出产超500亿颗车规级功率芯片,支撑着全球9.4%的市场份额和欧洲40%的汽车芯片需求。中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令一出,全球汽车产业链瞬间震动: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预警“生产将严重干扰”,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也敦促尽快解决问题,大众、宝马等巨头的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

制裁生效不到两天,卡雷曼斯就从“强硬”切换到“磋商”模式。荷兰的妥协早有伏笔:作为光刻机巨头ASML的母国,荷兰对中国市场依赖极深——中国大陆是ASML第三大市场,2025年一季度其对华销售额占比已超25% 。此前美国施压限制ASML对华出口,已让荷兰承受巨额损失,如今芯片制裁的痛感更直接。

更让荷兰忌惮的是中方未打尽的牌。中国不仅能在半导体领域加码反制,还可波及荷兰农产品出口——要知道中国早已对欧盟马铃薯淀粉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相关措施可直接延伸至荷兰核心农产品 。而ASML的生产更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其光刻机所需的高纯度稀土磁材、镜头玻璃等关键部件,90%依赖中国供应,一旦管制加码,产能或骤降九成。

这场博弈的意义远超单一企业。中方此前已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构建起多层次反制体系。此次针对安世的精准打击,验证了“掐产能比卡技术更见效”的战略价值——即便荷兰接管企业管理权,没有中国的生产基地和供应链支持,到手的也只是空壳。

目前来看,安世半导体虽难再收回,但中方的反制已达到关键目的:既震慑了“单边制裁者”,也让更多国家看清霸权裹挟的代价。荷兰的求和提醒世界: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靠“抢企业”“卡脖子”谋利终将反噬自身。而中国用48小时的反转剧情证明,维护自身权益的反制手段,从来都精准且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荷兰   欧洲   中方   芯片   小时   反制   中国   半导体   美国   产能   光刻   管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