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振宁,多数人想到的是严谨刻板的诺奖科学家,是远离烟火的学术泰斗。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看似 “古板” 的老人,却是个爱握方向盘的 “老顽童”!
直到85 岁才舍得放下车钥匙,甚至曾因记错行车规则险酿事故。
更没人想到的是,他与翁帆婚前约定的不是“捆绑”,而是 “放手让对方再寻幸福”……
杨振宁对开车的痴迷,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看在眼里。
刚到香港时,他总记不住靠左行驶的规则,每次坐进驾驶座,都会先小声念叨 “靠左、靠左”。
可一到路口转弯,还是会下意识往右边偏。
有两次左转弯,车轮直接压过中线冲到对向车道,迎面而来的大巴司机吓得猛按喇叭。
幸好当时红灯及时亮起,两车才堪堪避开碰撞,一旁的翁帆脸色都白了,他却还笑着说 “下次一定记住”。
而他那辆银灰色的老车,陪了两人十七年,车标被雨水浸得发乌,空调更是早就坏了,夏天摇下来全是热风。
秘书后来劝换车,他却总说 “还能开”,直到后来实在修不好了,换新车那天,他站在老车旁看了好一会儿。
旁人看他舍不得老车,其实都明白,他恋的不是车,是握着方向盘时,那种掌控方向、自由驰骋的自在。
而翁帆刚拿到驾照时,技术还生涩,杨振宁却急着带她 “上山下乡” 练手。
对此,还发生了不少让人捏汗的惊险时刻……
第一次去太平山顶,那条路窄得只能过一辆车,左边是光秃秃的山壁,右边就是没装护栏的陡坡。
往山下看,山脚的房子小得像积木。
刚开了几百米,就迎面遇上一辆观光巴士,翁帆瞬间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想踩刹车,脚却差点踩到油门上。
杨振宁赶紧伸手稳住方向盘,声音特别平静:“别慌,慢慢往后倒,看后视镜,右边还有空隙。”
翁帆咬着牙,一点一点往后倒,后背全是汗,足足倒了十米才让巴士通过。
杨振宁笑着夸她 “不错嘛,第一次就能应对,一点不担心你”。
可熟悉他的人都注意到,他握着车门把手的手,指节都泛白了 —— 其实他比谁都紧张。
更吓人的是大帽山那次。
两人去山上看日出,找车位时,翁帆看到一个空位就想往里停,可那个车位旁边就是山崖,离车轮只有两三米远。
她光顾着看左边的车,没注意右边的距离,挂了倒挡后,错把油门当刹车踩了下去,车子 “嗖” 地一下往山崖冲去。
周围散步的人吓得尖叫起来,有人还伸手想拦,翁帆脑子一片空白,只听到杨振宁喊 “踩刹车!快踩刹车!”。
这时她才反应过来,猛踩下刹车,车子在离崖边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下。
翁帆的腿软得站不住,得靠杨振宁扶着才能下车。
可没过一个月,杨振宁又提想去大帽山,说 “上次没看成日出,这次补上”,还笑着调侃翁帆 “胆小如鼠,这点小事就吓得不敢去了”。
旁人都觉得他心大,其实都懂,他是想帮翁帆走出阴影,不让那次惊险留下心理负担。
雪天去太浩湖的经历,更是让人觉得 “疯狂”。
那天从伯克利出发时已经下午四点,天上飘着鹅毛大雪,高速上的积雪能埋过车轮。
两人租的还是普通家用轿车,不是四驱的,根本不适合雪地行驶。
开了一个小时后,收音机里传来路况播报,说前方路段有结冰,建议车辆绕行。
可杨振宁指着地图说 “没事,咱们走另一条小路,慢点开就行”。
一路上,他耐心教翁帆 “雪天开车不能急转弯,也不能猛刹车,要轻踩油门,保持车距”,还时不时伸手帮她擦挡风玻璃上的雾气。
天黑后,雪下得更大了,车灯照出去,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翁帆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抖。
杨振宁就跟她聊起年轻时在美国留学的趣事,讲实验室里的笑话,转移她的注意力。
而在结婚前,两人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聊未来,54 岁的年龄差,是绕不开的话题。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杨振宁看着翁帆,特别认真地说:“翁帆,我比你大这么多,肯定会比你先走。
我走了以后,你还要活很久,要是遇到合适的人,能陪你过日子、照顾你的人,一定要再嫁,别因为我耽误了自己。”
翁帆当时就红了眼,眼泪掉了下来。
杨振宁伸手帮她擦去眼泪,又说:“咱们把这个约定写下来吧,这样你以后也有个凭证,别被别人说闲话。”
后来,这份口头约定就写进了婚前协议,没有复杂条款,只有这一句简单的话。
外人知道这份协议后,不少人说 “杨振宁也太绝情了,结婚还想着让妻子再嫁”,可了解他们的人都清楚,这是他最细腻的体贴。
他从来不用 “牺牲”“付出” 形容翁帆的陪伴,每次有人说 “翁帆为了你放弃了很多”,他都会认真反驳:
“不是放弃,是我们互相陪伴,她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我珍惜还来不及”。
爱情从不是捆绑,杨振宁心里清楚,自己不能陪翁帆走到最后,所以不愿用婚姻的名分困住她,想让她在自己离开后,还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有人说杨振宁 “精明”,说他呼吁中美建交是为了名利,反对造对撞机是怕担责任,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骨子里藏着一股 “傻劲”。
当年他刚回国时,中情局找他谈话,威胁他要是再帮中国做研究,就不让他回美国;
台当局也骂他 “杨匪”,到处散布他的谣言。
可他根本没放在心上,照样四处演讲,给学生上课,还把自己的积蓄捐出来支持科研。
有人问过他 “你就不怕他们真的对你怎么样吗”,他说 “我做的是对国家、对科学有意义的事,认准了就不能回头。
要是因为怕就放弃,那我这辈子都不会安心”。
旁人这才明白,他开车时的冒险,和做人做事的坚持,其实是同一个底色:
只要认定是对的事,不管前路多难,都不会回头!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