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说:我家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是姥姥家住。
有一天我爸的朋友来了说:
姥姥姥爷再亲也是白费,孩子长大了还是和人家爷爷奶奶亲,和人家爷爷奶奶才是一家人,人家是有血缘关系的。
我爸听了之后,眼神都失落了。
朋友说:我真是不明白,孩子只跟爷爷奶奶有血缘关系吗?
跟姥姥姥爷都不算血缘关系了吗?为什么只强调爷爷奶奶更亲?姥姥姥爷的付出都全盘否定吗?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对照看看和你想得对不对?
这个问题究竟有没有答案呢?
论血缘亲疏,爷爷奶奶是最靠边站的。
因为爸爸的线粒体在精子钻进卵子的时候就全部丢失了,其他DNA也极大概率突变。
而因为母系遗传的主导性,母亲的线粒体100%传给女儿的。
爷爷的线粒体在传给爸爸的时候,已经完全丢失,奶奶的部分丢失(如果是女儿不会,会完全遗传)。
所以,爷爷奶奶的基因传到孙辈,已经少之又少了。
由此可知,血缘亲近是:妈妈>爸爸>姥姥>奶奶>姥爷>爷爷。
所以,别被世俗认为的血缘亲近误导了。
我闺女也是姥姥带,偶尔喊着想去奶奶家,但是那个感觉真的不一样。
和姥姥,就是那种抱着亲昵的撒娇;和奶奶,就是展现自我,等着得到夸奖。
我闺女也会喜欢跟奶奶逛公园,主是奶奶好说话,我闺女说什么她都同意。
但是,我闺女从不肯跟奶奶睡觉,午觉都不愿意,再困都硬扛到我回家,或者姥姥在的时候。
到晚上孩子要睡觉的时候,就可以看出究竟和谁亲了,其他的都是一时的新鲜感。
奶奶因为不常见的新鲜感,然后见一面给娃吃这吃那。吃的都是平时妈妈、姥姥不让吃的,所以娃喜欢。
但是晚上睡觉试试看,还是找带孩子带得久的人,孩子的安全感也是来源于经常带他的人。
对于孩子来说,血缘上都很亲。但是谁付出的感情多,孩子就跟谁亲。
心理学里有个词:依恋。
一般来说,孩子在4个月之后,就会出现第一个主观表现——认人。
孩子会认人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排他性。
当孩子饿了、困了、不舒服的时候,只认准那个经常带他的人。
这种“一对一不可分开”的情感,就是心理学里的“依恋”关系。
一般来说,孩子的依恋感在6个月左右出现,会一直持续到12岁左右。
并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他的依恋感越强烈。
你看,孩子对谁更好,喜欢亲近谁,都是他的本能反应而已。
小孩子单纯,只知道谁对自己好,就喜欢谁。
当然了,这不也代表,孩子只亲近经常带他的那位老人。
一位网友@乐晨说:
我是奶奶,因为还没有退休,没有时间长带孙子,基本都是外婆和妈妈带。
但我这个奶奶,也会抽时间尽量带孙子几天。
我们一家都是大大咧咧,相处得很好,没有任何矛盾。
我也不求孙儿特别亲近我,孩子亲近外婆也很正常呀,毕竟是外婆带大的。
但求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心态摆正、心中无杂念就行。
真心觉得这位阿姨做得很好,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家庭才不会内耗。
带孙子,这个真的是辩证看待,老人不常带娃,不代表不爱、不关心孩子。
小孩子可以通过很多细节,看得出来谁是真心爱他的。
最烦有些老人问孩子:是喜欢姥姥还是喜欢奶奶?
这种拉踩、非要孩子偏心的做法,就是是制造新的家庭矛盾,要么让孩子不高兴、紧张,要么让孩子有负罪感。
很多人打着血缘的幌子,谋的是自己的小算盘,孩子看在眼里,表达不出来,但会抗拒。
血源只是锦上添花,老人真心爱孩子,血缘才会让你们更亲近。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