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白露时节话养生

秋意渐浓,白露时节话养生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意味着夏季结束,正式进入秋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此时人们可明显地感觉到气温降低,及时进行合理的养生保健则显得尤为重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中医认为,秋在五行属金,秋气通于肺。秋季养生当以养肺为先。“肺喜润恶燥”,养生的关键是要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注意体内阴气的保养。

白露三候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

一候鸿雁来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

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节气养生

白露节气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时机,遵循“收养”的原则,润肺防燥、调和阴阳。以下从饮食、起居、运动和穴位按摩、情志调摄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白露节气的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

白露节气主润燥,饮食方面应注重滋润、清补,同时避免寒凉、燥热食物。

梨、百合、银耳、莲藕、白萝卜等富含水分且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是秋季抗燥的佳品。山药、红枣、桂圆、糯米等温和健脾的食材,可以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也可以药食同源的上述药材为依托,进行全面的中医膏方调理。

推荐食谱:

银耳莲子羹:银耳10克,莲子30克,加冰糖或蜂蜜,煮成羹,滋阴润肺,特别适合秋季养生。

百合红枣粥:百合15克,红枣10颗,糯米50克,煮成粥,健脾养胃,润肺止咳。

大枣乌梅汤:大枣20克,乌梅20克,冰糖适量放入砂锅,文火煎取浓汁,兑入冰糖溶化即成。适合气阴虚出现烦热口渴、气短神疲、盗汗者。

2.起居调养

白露节气温差大,早晚较凉,需特别注重保暖和作息调整。

适时增添衣物:白露后气温下降,特别是夜间和清晨,应注意颈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可以随时携带薄外套,避免受寒,尤其是早晚温差大的地区。

早睡早起: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遵循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有助于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白露节气后,建议每天晚上尽量在10点前入睡,保持睡眠充足。

保暖防寒: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者,夜晚可以盖好腹部和足部,以防寒邪入侵。脚部可适当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用艾叶、姜片泡脚尤为有效。

3.运动调养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活络经脉,但应避免过度出汗,以防耗气伤阴。

运动项目选择:以轻柔舒缓的运动为主,推荐太极、瑜伽、散步八段锦等适合秋季的运动。

散步和登山:白露节气是收获的季节,可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或果园采摘,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愉快。

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强度应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导致“耗阴伤阳”。

4.中医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在白露节气可以有效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病。

足三里穴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下3寸。取穴时,将四指并拢竖放在髌骨下缘,足三里大约在四指下缘稍下一寸的位置,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功效:足三里是脾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益气、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天早晚各一次。

迎香穴

定位: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约一横指处)的鼻唇沟内。

功效: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通鼻窍、清热散风的作用。它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等鼻部疾患。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轻轻按压迎香穴,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2分钟,力度以感觉到酸胀为准,每天早晚各一次。

太渊穴

定位:太渊穴位于前臂掌侧,桡骨茎突与掌长肌腱之间,腕横纹上。在桡骨茎突和桡动脉搏动处旁开,按压时要避开动脉。

功效: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具有调理肺气、补益肺脏、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喘息、胸闷等肺系疾病。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太渊穴,力度适中,以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2-3分钟,每天2次。

5.情志调摄

秋主收藏,这个季节,人的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秋季日照减少,花木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心中产生凄凉、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人们尤其容易引起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之容平之气。人们宜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从秋风落叶中去发现秋天的美,去体悟秋天自然界的奥妙。

供稿:中医科 刘育函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养生   秋意   时节   白露   节气   太渊   秋季   穴位   鸿雁   乌梅   春分   脾胃   早晚   早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