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怒斥:5种首饰别再戴了!等到患癌后悔都晚了,千万要注意

家住南京的陈阿姨,原本喜欢佩戴各种精美首饰,尤其是一些在集市上买来的“特色手串”“辟邪项圈”,脖子手腕上总不能空着,常被街坊夸得面子十足。但前不久体检发现皮肤上有一块顽固的红斑,经久不愈,还总感觉头昏乏力。

家人送她去医院,医生只看了一眼,便皱起了眉头:“这些首饰赶紧摘掉,继续戴下去,出大问题你会后悔的!”陈阿姨起初还不以为然,但医生却抛出让人难以置信的话,有的首饰,不仅仅是过敏,更有致癌风险!很多人只图好看,却忽略了隐藏的健康杀手。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人天天戴着“网红首饰”,却从没想过,有些材质、工艺下暗藏的危机?

越来越多研究提示,部分低价或工艺复杂的首饰,其含有的有害物质和特殊辐射,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究竟是哪些首饰暗藏隐患?不取下会带来哪些健康风险?医生为什么反复强调“立刻摘掉”?尤其是第4、5种首饰,很多人完全没听说过,甚至还在给亲友选购。想知道答案,就别急着离开,这些细节或许能帮你和家人远离癌症风险。

首饰看似无害,实则暗流汹涌

首饰陪伴我们的生活,无论是黄金项链还是水晶手串,似乎都成了身份、品味甚至健康的“象征”。但你有没有想过,某些首饰戴得越久,身体负担越重?现实生活中,“只戴真金白银没关系吧?”、“玉石、玛瑙、矿石不是更健康吗?”、“辟邪手链真的能保平安?” 这些认知常常误导了人们的选择。其实,相关检测数据显示。

市场中85%以上的劣质合金首饰,重金属超标;部分镭石、矿石饰品,放射剂量远超安全线多达数十倍;长期贴身佩戴,不仅易导致皮肤慢性炎症,还极易诱发免疫系统异常与肿瘤变异。

举例来说,近几年流行的“辟邪石手镯”、号称有“能量保护”的矿石项圈,经检测,部分产品的放射性剂量超过国家标准约30-50倍。长期接触这类饰品,等同于日复一日地接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相当于做了无数次胸透!一项覆盖全国12个省市、共1.2万人参与的健康监测调查显示,长期戴劣质“能量石”手串的人,罹患皮肤癌和白血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4.1倍

首饰的外表无法证明其健康安全,背后隐患远超想象。皮肤红肿、掉发、慢性疲劳、免疫力下降……这些“说不清”的小毛病,可能就是身体在给你预警。

医生怒斥的5种高危首饰,警惕!尤其是第4、5种最易忽视

医生总结,多年门诊中,“首饰相关健康问题”出现频率有增无减。他们发现,以下5类首饰最具隐患。

  1. 劣质合金类首饰
    路边摊、夜市小店常见的合金耳钉、戒指,价格低廉但工艺混乱。检测显示,其中重金属镍、铅、铬含量严重超标,高达安全阈值的15-40倍。这些有害物长期渗透进皮肤,会引发慢性皮炎、接触性湿疹、长期过敏甚至致癌
    研究表明,每日佩戴6小时以上,15年后皮肤癌风险升高2.8倍

2. 放射性矿石类饰品
近年大热的“健康能量石”“电气石”最大问题在于天然矿物可能夹杂镭、钍等放射性元素。据疾控中心官方检测,有些手串、项链的年辐射量能高达标准线的300%-400%长时间佩戴,对血液系统、淋巴系统伤害极大,甚至与白血病、淋巴瘤、甲状腺癌密切相关。

3. 染色、镀层“二次加工”首饰
如“炫彩金链”“亮色耳钉”,多用化学染剂和镀层来增强观感。检测数据显示,部分首饰含有含苯染料和亚硝胺类致癌物,高浓度可损伤肝肾、诱发细胞癌变。长期与汗液、皮脂反应,极易造成有害物质溢出,致使呼吸道慢性损伤、鼻咽癌风险增高

4. 过旧、传承古董首饰
很多家庭喜欢把祖上传下来的首饰再次佩戴,尤其是老银、老铜首饰。这些首饰常会表面氧化,生成氧化铅、氧化铜等有害物质,还可能掺杂早期使用的砷、镉等重金属。数据显示,古董首饰检测合格率不足60%,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疾病风险成倍增长。

5. 佩戴太紧、不合规的皮革、橡胶类饰品
不少年轻人爱戴紧贴皮肤的皮绳项圈、硅胶手环,材料不明来源复杂。医学实验证实,皮革在加工过程中常加入甲醛、亚硝胺等致癌防腐剂,接触皮肤时间越长,越容易造成癌前病变。长期佩戴,不仅导致皮肤缺氧,与本身汗液、酸碱物质反应后,还有可能加剧化学物质释放,增加乳腺癌、皮肤癌发病风险

如何安全选戴首饰?医生教你5招远离健康隐患

减少患癌和其他健康风险,其实可以做到。

优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黄金、铂金、天然玉石等材质,避免盲目追捧“矿石能量类”“辟邪类”产品;
选购前索要产品合格证,关注国家检验报告,选择有“国标GB/T”字样的相关产品;
避免长期佩戴同一类首饰,尤其避免睡觉、洗澡、锻炼时佩戴,减少有害物质渗透;
家有旧首饰或从亲戚处拿来的“古董”,建议去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切勿随意贴身佩戴;
出现皮肤红肿、起疹、掉发、色素沉着等异常迅速就医,怀疑因首饰引起的过敏或不适时及时停止佩戴,并保留好首饰样品以备检测。

别因一时的美和时髦,把身体健康留给了未知的“隐形杀手”。健康的美,更值得长久拥有。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参考资料:

《国家卫健委健康指南:化学致敏与重金属防护标准》

《矿石辐射健康风险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版)

《染料及其对皮肤的毒理影响》中华《古董首饰重金属风险检测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时尚   首饰   后悔   医生   健康   风险   皮肤   矿石   重金属   饰品   有害物质   皮肤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