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新闻广播】
作为以系统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目的的 “ 早期中国 ” 系列展览的第三部及收官之作, “ 吉金 · 中国 —— 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 ” 展即日起( 5 月 14 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本馆第五展厅预展,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对外展出。
请听西安台记者高峰的报道:
“ 吉金 · 中国 ” 展与前两部 “ 彩陶 · 中华 —— 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 展和 “ 玉韫 · 九州 —— 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 ” 展一样,继续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
在叙事时间上接续前两部展览,并在前两部分别以彩陶和玉器为视角叙事的基础上,选择以青铜冶金技术和青铜文明的发展为视角,探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以铸铜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的加速汇聚,不仅催生出中国独特的青铜文明,也使夏代文明跃升至王朝文明阶段,并在不断地整合与重组中得到持续加强和巩固。至西周早期,一个疆土广袤、文化趋同的最早的统一的中国基本形成。由青铜技术所引发的这种革命性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格局,也奠定了后世中国礼乐文明的坚实基础。展览标题取自青铜器铭文中的“吉金”“中国”,旨在突出体现青铜器在早期王朝国家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展现吉金铸国、礼乐中华的宏大主题。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技术·潮流”,重在阐述青铜器的概念和制作工艺,勾勒中国冶金技术在受外来技术影响下加速发展,并与中原传统陶礼器结合创制出中国特有的青铜礼器,进而发展为彰显权力和身份地位的青铜礼器群的过程。第二单元“中心·四方”,分别从夏、商、周三代都城的“中心”层面和三代王朝所控制或影响的“四方”层面,体现社会的复杂化进程以及青铜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阐释王朝文明逐渐影响四方的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第三单元“礼乐·中国”,阐释了青铜器所蕴含的祭天、崇祖、尊王这“礼之三本”的深厚思想,展现了以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的礼乐制度与礼乐文明的渐趋形成。
展览策展人谷朝旭:这就是我们的一个视角,讲青铜文明发展的兴起和繁荣的过程,在文物的编排上,主要侧重的是整体上文明的面貌的不同,来呈现中国青铜器的一个发展的道路。咱们现在国内出土最早的,临潼姜寨出土的黄铜片,大概距今是6000多年。我们在选择单件文物上,可能没有那种所谓的“国宝”,主要是以青铜面貌的文化群组,这种一通差别来展现文明兴起与繁荣的过程。
为了支撑展览宏大的主题和叙事,展览选取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共51家文博单位的341件(套)青铜器及相关文物,是近年来国内涉及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一次展示。展览不仅对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演进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还通过对文物的多维度解读回应了大众对考古最新研究成果的热切关注与对自身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入探求。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展览总策展人庞雅妮:吉金·中国展接续前两部的时间,从古国时代第三阶段一直到西周的早中期之交,青铜器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元素向中原的积聚过程,助推了夏代文明进入了王朝文明阶段,一个中国已经形成。由青铜技术所引发的这种革命性变化影响了中国早期的文化格局,也奠定了后世中国的基本的地理版图和中华礼乐文明的基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连续性和统一性等特征,是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一次创新性实践探。
展览将于11月17号结束,免费对公众开放。
供稿:西安台记者高峰
编辑:晓玲 监制: 赵芙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5-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