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亿砸向保定!漕河南路两大基建项目,将如何重塑城市未来?
这是冬冬冬的第782篇原创文章
【内容提要】
保定国家高新区近日发布两则重磅招标公告,漕河南路基础设施配套及雨水泵站项目即将启动,总投资近7亿元。前者将铺设27.5公里管网,后者新建40m³/s规模的雨水泵站,旨在提升区域排水能力、拉动经济并改善民生。本文深度解析项目细节、资金构成及社会价值,探讨基建如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近7亿投资背后的“城市动脉”升级
漕河南路,即将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4月30日,两则招标公告的发布,揭开了总投资近7亿元的基础设施蓝图——既有27.5公里管网铺设的“毛细血管”工程,也有40m³/s规模的雨水泵站“心脏”建设。
数据显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耗资4.9亿元,涵盖雨水、污水、燃气管网及边沟建设。其中雨水管网长达9.2公里,最大管径达3米,堪比一条地下隧道;而污水管网则以小管径“织密”城市排污网。项目落成后,不仅能缓解雨季内涝,还将为沿线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二、雨水泵站:给城市装上一颗“强心脏”
如果说管网是城市的“血管”,雨水泵站则是确保血液畅通的“心脏”。另一项2亿元投资的泵站项目,将新建40m³/s排量的泵站,并配套2.5万立方米的初雨调蓄池。这一设计,直指保定高新区常年面临的排水痛点。
数据显示,泵站建成后,中心城区排涝能力将跃升数倍。尤其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这一工程如同为城市穿上“防弹衣”,既避免道路变“河道”,也保护企业、居民免受积水困扰。更长远来看,防洪体系的完善,将提升区域投资吸引力,为经济注入“隐性动力”。
三、钱从哪来?如何花得值?
两大项目资金均来自“上级拨款+财政配套”,体现了政府对民生基建的倾斜。设计招标环节中,管网项目限价454万元,泵站项目227万元,成本控制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周期被压缩至35天(初步设计20天+施工图15天),要求“快而精”。这种高效节奏,既是对城市急迫需求的回应,也考验着中标单位的专业能力。若执行到位,项目有望在短期内从图纸跃入现实。
四、基建背后的“经济账”与“民生账”
管网和泵站,看似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实则是城市发展的“温度计”。据估算,27.5公里管网建设可直接带动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而排涝能力提升后,企业因灾停工的风险降低,区域土地价值亦将水涨船高。
对居民而言,家门口的“看海模式”将成为历史。雨天不再蹚水出行,商铺不必用沙袋堵门,这些细节的改善,正是城市治理从“粗放”走向“精细”的缩影。
【结语】
7亿元的投资,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保定高新区向现代化迈进的铿锵足音。从管网到泵站,从经济账到民生账,这些基建项目如同埋入地下的“未来密码”,等待时间解锁其价值。
当城市在暴雨中依然从容,当企业在安全环境中壮大,当居民因便利而展颜——这便是基建最朴素的使命:让发展成果,真正流淌在每一寸土地上。
【诗曰】
七亿资金筑新章,漕河南路换容妆。
管网如脉通阡陌,泵站似盾御沧浪。
经济民生双线并,城兴业旺共帆扬。
他日若问功何在?雨顺风调是吾乡。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冬冬冬,纯属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转发。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注: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冬冬冬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