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吴石牺牲后,儿女受苦几十年!最终理解父亲的伟大

虽然已经剧终了,但是留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依然还在。

1949年8月16日,吴石带着妻子和两个最小的儿女,赶赴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一职。

他那时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境,义无反顾地踏入死地。

明知山中有虎,偏向虎山行。

当时,吴石将军的长子吴邵成在南京上大学,长女吴兰成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上学。

当年的4月份,吴石将军和大儿子吴邵成见面时,吴石拿出身上所有的钱,120美元给儿子。

没想到,这居然是他们父子最后的一次见面。

赴台之际,因为太过匆忙,吴石将军未来得及和韶成和兰成亲自告别,这也成了他心头最大的遗憾。

吴石将军壮烈牺牲后,他的四个儿女都过得非常艰辛,尤其是小女儿吴学成。

所以她最不能理解父亲,心中颇有抱怨。

(具体情况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翻阅我之前的文章)

1972年,吴韶成给中央组织部写信,恳请核实父亲吴石的身份。

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亲自过问下,中央派专人赴河南调查,并向有关部门出具了组织结论。

1973年11月15日,河南相关部门就地追授吴石为革命烈士。

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父亲的荣耀不再沉默。

1981年12月,郑州的吴韶成和在北京的吴兰成,以及在台湾的吴学成各自乘坐飞机赶往美国洛杉矶。

经历了31年的生离死别,这家人终于团聚了。

81岁的吴老夫人王碧奎喜极而泣,亲自下厨为四个儿女做了一桌福州菜,一家人回首往事,不胜唏嘘。

饭桌上,想到这些年自己所承受的艰辛和苦难,吴学成对大陆兄妹颇有怨言:“你们在大陆有组织照顾,我们在台湾连户口都是黑的。”

吴健成心底对父亲也是抱怨的:“如果当初父亲......那么咱们也许不会过得这么难!”

吴韶成也许是因为最为年长,他最能理解父亲的大义之举。

在美国团聚的日子里,他向弟弟妹妹们讲述了父亲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弟弟妹妹们也开始理解父亲了。

1991年,吴学成和丈夫夏金辰将父亲的骨灰从台湾带回郑州,她突然想起父亲临刑前托人带出的纸条:“学成吾女,以国家为重。”

那一刻,她开始理解父亲的伟大,并且把这张纸条捐赠给了福州纪念馆。

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去世,小儿子吴健成为了完成母亲生前的意愿,将母亲的骨灰带了回来。

1994年4月22日,这对分开了几十年的夫妇,终于“团聚”了,有关部门出面,根据家属的意愿,将吴石夫妇的骨灰合葬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

值得一提的是,吴石夫妇的墓碑跟何遂的墓碑比邻而居。

这对好朋友也终于在地下“重逢”了。

何遂的儿子,原农业部部长何康主持了追悼仪式。

吴兰成对着墓碑轻声道:“爸妈等了43年,终于团圆了!“

这一刻,所有的委屈与辛酸在这一刻化为了泪水。

四个儿女在墓碑前长跪不起,心中太多感慨。

2010年,吴健成将父亲临刑时佩戴的眼镜和钢笔捐赠给北京军事博物馆,他在捐赠仪式上说:"父亲的牺牲换来了更多人的安宁,这是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

终于,儿女们理解了父亲的伟大。

2010年之后,吴健成开始系统整理父亲家书,发现1950年1月的信中写着:"吾之选择,非为党派,实为苍生"。

晚年的吴学成不仅理解了父亲,更是一心想把父亲的精神在家族中传承下去,她动情地对孙辈们说:

“你们外公不是不爱我们,他是把爱分给了四万万同胞。”

2021年,92岁的她首次面对镜头坦承:“我恨过他,但现在我知道,他用命换来了多少人的团圆。”

看到这里, 无语凝噎,作为隐秘战线的同志,他们为了捍卫心中的信仰,不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和家属往往还要承受着远超常人的牺牲与隐忍。

为这些战斗在隐秘战线的先烈们和家属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荣耀   儿女   牺牲   沉默   父亲   墓碑   将军   骨灰   北京   家属   夫妇   福州   郑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