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


1935年寒冬,哈尔滨道里监狱的刑讯室内,日本宪兵小林次郎抓着衣领连连后退。走廊尽头传来的凄厉惨叫穿透砖墙,在阴冷空气中形成令人毛骨悚然的回声。

发出这声音的,是已被折磨三个月的东北抗联女政委赵一曼。她腿骨碎裂24块,指甲缝钉入竹签,灌入掺小米的汽油,日军用尽酷刑,却始终无法让这位女政委屈服。

参与审讯的日军军官大野泰治晚年坦白:“那不是人类能承受的痛苦,她的惨叫声,像是从地狱传来的!”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降生在四川宜宾的富裕地主家庭。若是甘当“千金小姐”,她本可衣食无忧。但八岁那年,父亲破例送她进了只收男童的私塾,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

改变她一生的引路人是姐夫郑佑之,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他带给少女坤泰的不只是《新青年》杂志,更播下了革命火种。

当同龄女孩学习绣花时,13岁的赵一曼在街头张贴反封建漫画;当家人要她缠足,她带人当街烧毁裹脚布。这股叛逆劲头,预示着她未来与强权抗争的不屈人生。

1926年秋日清晨,21岁的赵一曼将丝绸旗袍锁进樟木箱,换上蓝布学生装。汉口码头与家人诀别时,开往莫斯科的轮船鸣响汽笛。这一走,她再未归乡。

莫斯科的寒冬中,赵一曼与黄埔六期学员陈达邦相知相爱。1928年4月,两人在党组织见证下结为夫妻。甜蜜未久,国内急需干部,已有四个月身孕的她毅然回国。

临别时丈夫提议打掉胎儿,她断然拒绝:“这是党的决定,不能退缩!”

1929年初,她在宜昌生下儿子“宁儿”。革命环境险恶,孩子周岁时,她含泪将宁儿托付给丈夫的兄长。

临别前在照相馆留下唯一母子合影,襁褓中的婴儿不知道,这是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一曼主动请缨赴东北。临行前写下《滨江述怀》:“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她化名“赵一曼”,意喻“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

在零下四十度的密林,她独创“雪地伏击术”:将棉衣反穿趴在雪地三天三夜,待日军运输队进入射程一跃而起。她带领的游击队让日寇闻风丧胆,“红枪白马女政委”威震东北,与赵尚志并称“哈东二赵”。

1935年11月22日,左撇子沟战役改变了一切。为掩护主力转移,赵一曼率小股部队吸引日军两个中队围攻。

子弹击穿左腿胫骨,碎裂的骨碴刺破皮靴。卫生员要背她撤离时,她抓住树干:“给我留颗手榴弹!”直到战友全部突围,她才滑下山坡昏迷被俘。

在伪满哈尔滨警察厅(今东北烈士纪念馆),日军启动“金木水火土”五刑。

烧红的烙铁灼烤皮肤发出焦糊味;竹签钉进指甲缝隙,十指肿胀如胡萝卜;最残酷的是电刑,电流接通瞬间,她身体在铁椅上剧烈抽搐,头发因静电全部竖起。

“水刑就是灌辣椒水,赵一曼被灌的是掺着小米的汽油。灌进去的是汽油和小米,喷出来的就是豆粒大的血珠。”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于文生指着展柜里的刑具解释。日军军医都震惊:她身体的承受力超越了人类生理极限

1936年8月1日,被折磨九个月的赵一曼押往珠河刑场。囚车经过尚志大街时,卖豆腐老汉突然掀开木桶,雪白的豆腐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是东北民间悼念烈士的特殊仪式

刑场上,31岁的女英雄拒绝下跪。当日军军官傲慢地问遗言时,她递出纸条:“把这张纸传给我家乡的儿子!”展开的纸上字字泣血: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陈掖贤,赵一曼的“宁儿”,直到1954年才在东北烈士纪念馆见到母亲绝笔。

这个毕业于人民大学外交系的高材生当场哭晕,抄下遗书珍藏,并用钢针在手臂刺下“赵一曼”三字。当组织要发放烈士抚恤金时,他含泪拒绝:“妈妈的鲜血钱,我怎能拿来吃穿?

1982年陈掖贤离世时,留给女儿陈红的只有几句话:“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对不起你奶奶。”

陈红牢记父亲教诲,在四川运输公司默默工作18年。直到2005年拍纪录片《赵一曼》,摄制组才在成都普通民居找到她。

令人动容的是,赵一曼纪念馆的塑像正是以陈红为原型,祖孙二人容貌惊人相似

当日本老兵带着电视台登门忏悔,陈红直视镜头:“对不起,我不能接受。你老了要在良心上解脱,可我的国恨家仇怎么办?”

对方掏出补偿金时,她语气更决绝:“金钱不能赎回战争罪恶!”这番拒绝被中日媒体同步播出,人们看到烈士后人与祖母如出一辙的硬骨。

哈尔滨的“一曼街”延伸2375米,宜宾的一曼中学书声琅琅。在赵一曼纪念馆,泛黄的绝笔信前总有人驻足抄写。

当年行刑者大野泰治回国后余生忏悔,而陈红带着孙女扫墓时,总轻声诉说:“太奶奶用生命教给我们,什么叫做中国人的骨气。

那位在电刑椅上头发竖起的女政委,用31年短暂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当她的惨叫令施暴者终生噩梦时,那穿透地狱黑暗的,恰是中华民族最坚硬的脊梁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生平 2015年11月05日.人民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历史   日军   凄惨   惨叫   晚年   牺牲   声音   烈士   纪念馆   政委   母亲   哈尔滨   电刑   小米   莫斯科   奶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