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红婵身着简单的T恤,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出现在暨南大学校园里时,周围出现的本该是美好的祝福,可现实却令人格外心酸。
这位年仅18岁的跳水天才,凭借自己在国际赛场上的卓越表现,获得了保送入学的资格,可网上却掀起了新一轮的群嘲,质疑声、嘲讽声不绝于耳。
照片中的全红婵看起来是那么青春洋溃,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作为一个已经拿下8个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她理应得到尊重和祝福,可网络却成了一个放大恶意的平台,无数键盘侠纷纷发表刻薄言论,将矛头直指她的"免试入学"资格和文化水平。
有人质疑道:"现在上大学门槛这么低吗?冠军就能为所欲为?"更为恶劣的是,一些网民开始攻击她的文化素养,扬言她只有"小学文化",甚至说出"一个文盲也配上大学?"、"暨南大学现在开设小学部了吗?"
这样的言论完全无视了她为获得这些成就付出的巨大努力。似乎在这些人眼中,一个人的价值仅仅由学历决定,而不是由她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的贡献来衡量。
除了对她个人能力的质疑,还有人散布她即将退役的谣言,认为她进入大学学习就意味着放弃运动生涯。这种揣测不仅缺乏事实依据,更暴露出这些人内心深处的阴暗心理——他们不希望看到全红婵继续在体育赛场上取得成功。
就在网络谩骂声达到高潮之际,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站了出来。这位"亚洲飞人"没有发表长篇大论,而是简单明了地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学校为全红婵量身定制了特殊的"弹性学制",可以将正常的4年学习时间延长到8年。
苏炳添的话语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那些恶意的揣测和嘲讽。这意味着全红婵完全可以在不影响训练和比赛的前提下,同时推进自己的学业。学校的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优秀运动员的人文关怀,也打破了她即将退役的谣言。
体育冠军获得名校免试入学资格,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些人对教育公平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是对那些通过高考拼搏的普通学生的不公。这种看法表面上似乎有理,实则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教育公平不等于教育一致性。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径。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高考是一条通往大学的重要渠道;而对于在特定领域已经展现出非凡才华的人来说,提供另一种入学方式,同样是对他们才能的认可和尊重。
全红婵从小就选择了一条与普通学生不同的道路。她付出的汗水和泪水,她承受的伤痛和压力,丝毫不比高考学生少。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这样的成就,难道不值得得到教育体系的认可吗?
事实上,为优秀运动员、艺术家、科技创新人才等提供特殊入学通道,是世界各国教育体系的常见做法,这不是对教育公平的破坏,而是对多元人才评价标准的肯定。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能力欣赏和接纳不同类型的卓越。
大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全红婵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创造价值的能力。大学教育对她而言,是一种补充和完善,而不是对她已有成就的否定或替代。
暨南大学为全红婵制定的"弹性学制",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既尊重了她作为运动员的职业特点,也为她提供了继续学习、拓展视野的机会。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安排,恰恰体现了教育的包容性和前瞻性。
写在最后:
而真正需要反思的是那些网络喷子:为什么会对一个为国争光的年轻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敌意?是因为嫉妒她的成就?还是因为自己内心的狭隘和阴暗?但只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全红婵的努力和成就,值得免试入学暨南大学,也值得拥有美好的大学生活。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