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最是溪边树
犹系当年摆渡人
大樟溪,这条发源于戴云山脉的翡翠色河流,是闽江下游最长的支流,蜿蜒234公里,串联起德化、永泰与闽侯三地的山川与村落。
它曾是古代闽中重要的水运通道,如今则以清澈的二类水质成为福州的战略水源地。溪流湍急处激荡如歌,平缓时静默如诗,滋养着沿岸的枫杨、古榕与千百年的烟火人间。
•••
大樟溪流经的闽侯南屿镇有一所「黎明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所普通的民办高校,却有一块引人注目的在水边的操场——一片被大樟溪轻轻环抱的开阔场地。
操场边缘,两排高大的枫杨树伫立水畔,它们的根系深深扎入岸边土壤,枝叶却恣意向水面伸展。站在枫杨树下远眺,大樟溪在此处拐了一个温柔的弯,水流平缓,倒映着天空的蓝与云朵的白。常有白鹭在此觅食,它们单腿立于浅滩,突然一个俯冲,便叼起一尾银光闪闪的小鱼。
「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南屿镇双龙村有温泉,自元代起此地就有泡汤习俗,至今仍保留古汤池遗址。
双龙村保恩渡口据说是大樟溪上「最后的摆渡点」,这个渡口延续了七百年,从前运的是陶瓷与山货,如今已鲜有渡客。光着膀子的船夫,只等到对岸有人招呼,才开始摆渡。
双龙村的碗窑山遗址是宋代窑址遗存,碗窑山以烧制黑釉茶盏为主,适应宋代盛行的「点茶法」,外观与建盏兔毫盏相似,从宝恩渡口开始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双龙村的标志性景观是大樟溪边的巨大榕树,福州的榕树以小叶榕和红榕最为常见,这里的是红榕。溪岸边矗立的15古红榕,至今已有600多年,据说是该村陈氏开乡始祖在元代种植的。
由于该地处在大樟溪下游,山洪暴发、台风肆虐,这15株榕树间夹杂着果树、杂木,绿荫交错,在大樟溪边构筑了1000余米长的绿色堤坝,达到了保护乡间、防洪抗风的作用。村民订下乡规民约,不准砍伐,遂以保护至今。
古红榕树干苍老疙瘩,根部盘绕交错,下垂树根随风飘拂,树冠庞大雄伟。她们浓荫这地,四季常青,酷似饱经风霜的慈祥老者,守护着这片家园和子孙后代。
宝恩渡口右侧,有一株古红榕,树围10米,树高15米。顶部布满鸟窝,鸟雀腾跃其间,更有白鹭点缀其上。古红榕胸部长有一棵树叶茂密的野荔枝,冠幅达6米,高5米。开花时,满树灿若云霞。
双龙村曾经是个小渔村,现在溪边的大榕树下还时常可见系泊着的小渔船,老人们坐在榕树下的亭子里安详地攀讲,在他们的脸上和手掌上,还存留的曾经在大樟溪里熟练地撒开渔网的影子。
从双龙村开车十多分钟,过塘前大桥到永泰塘前乡莒口村,慕名前来却有点失望,这里有一片收门票的莒溪景区,人均40元,不知风景如何。
这一段大樟溪上有一个「莒口拦河闸」,主要功能是调节闽江水量,并为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及平潭等地输送优质原水,惠及580万人口。
大樟溪边有一个清代的书院旧址——龙山堂,另有一片露营地。五月的一个晴日,我在莒口村看大妈在自家的院子里晒芝麻,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榕水谣」并非某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永泰梧桐镇春光村与坂埕村一带的泛称。溪水、古榕、鹅卵石步道,构成了这里最动人的风景线。
榕水谣的入口处有一座「雁塔桥」,这原是一处古廊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可以看出现在的廊桥是重修过的,这里曾是繁忙的渡口,遥想当年在廊桥之上可见千帆竞发的景象,船夫的家人也曾在这廊桥上翘首以盼。
雁塔桥边的拦水坝旁,当年的两棵大榆树仍然在,枝繁叶茂,500多年间相互守望着,仿佛是一对亲兄弟,年复一年地在春天抽出嫩绿的新芽,与身旁的榕树形成奇妙的共生。
沿着大樟溪漫步,脚下是光滑的卵石,耳边是潺潺的水声,偶尔有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翅膀掠过水面,荡开一圈细碎的波纹。
历史上,这里曾是繁忙的渡口。南宋时,坂埕村的先祖靠水运为生。鼎盛时期,大樟溪上有三百多条木船往来,坂埕村独占九十九条,被称为「水运第一村」。船夫们将货物运往福州,再带回盐巴、布匹,而榕树的根系,便是他们系缆的天然桩柱。
如今航运式微,但古渡犹在,木船换成了渡游人的游船,艄公的号子变成了导游的解说,唯有榕树依旧沉默地守望着,根系如龙须般垂入水中,被流水抚摸了几个世纪。
坂埕村有一座兰亭宫,春光村有一座三爷宫(清禧殿)。兰亭宫红墙黛瓦,三爷宫飞檐翘角;兰亭宫供奉的苏王公是闽中地区备受尊崇的地方保护神,三爷宫供奉的三位「王爷」据说是当地的瘟神。
三爷宫600多年来,历经多次修缮,仍保留原有建筑的雕梁画栋。三爷宫内,大门内侧连着戏台,过道处搭上木板即可演戏。宫内分布着28处精致的彩绘和木雕,庙宇门楣的门匾、垂花柱、「三川脊」式门罩,以及屋脊上的人物脊饰都十分精致。
漫步在春光村的鹅卵石栈道上,时见白鹭从芦苇丛中飞起,而青梅还未到成熟季节。大樟溪盛产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自古村落都有用它们盖房、砌坡、铺路的传统。踩在鹅卵石道上,伴着流水,微风吹过,仿佛听见榕树在歌唱。
站在大樟溪畔,看一泓清流自黛青色的远山而来,又向更远的闽江而去。这流水让我想起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眼前的大樟溪,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一滴水都在奔涌向前,每一道波纹都在瞬息万变,却始终保持着那条永恒的曲线。
水是世间最柔弱的物质。大樟溪的水比起闽江的水显得清秀,它没有锋利的棱角,没有坚硬的躯壳,却能穿透最顽固的岩石。在春光村,我看见溪水如何用千百年的耐心,将花岗岩冲刷成圆润的鹅卵石;在双龙古渡,我看见木船的桨橹如何被水流磨出光滑的凹痕。水的力量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绵长的坚持。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往往藏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之下。
水又是最善于变化的。在黎明学院的操场边,它是倒映着枫杨树的明镜;流经榕水谣时,它化作陶匠手中塑造器皿的柔顺泥浆;到了双龙村的古榕渡口,它又成了载着小舟的浮力。水从不固执己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这种随物赋形的智慧,不正是我们应对世事变迁最好的老师?人生在世,太过刚硬易折,唯有如水般柔韧,才能穿越岁月的峡谷。
最动人的是水的包容。大樟溪从不拒绝任何支流的加入,无论是清澈的山泉还是浑浊的雨水。它默许白鹭在浅滩觅食,容忍孩童在岸边嬉戏,甚至承载着往来的舟楫。这种包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恢弘的气度。就像我在双龙村遇见的那些老人,他们经历过溪水的泛滥与干涸,却依然保持着如水般的平和心境。
夜幕降临,大樟溪的水面映着星光点点。我突然明白,这条溪流其实就是一部流动的哲学典籍。它教会我们柔韧的力量、变通的智慧、包容的胸襟。千百年来,它滋养着两岸的村庄,也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当我们学会用水的眼光看世界,或许就能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找到那份永恒的从容。
水往低处流,却成就了浩瀚的海洋;人往高处走,却常常迷失在追逐的路上。大樟溪的水依然在流淌,带着远古的记忆,也带着未来的期许。它不言不语,却道尽了生命的真谛。
#福州##春日生活打卡季##平话##福州旅游##公园#
平话好物
我们做了一款名为「梦里芬芳」的福州茉莉花茶——送君茉莉,请君莫离。
-END-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