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亚东
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今晚7点举行。5月19日,雷军在微博宣布即将发布3纳米制程的"小米玄戒O1"芯片,舆论场瞬间沸腾,很多人欢呼小米“造出了”3纳米芯片。网民们的兴奋之情可以理解,但老刘愿意少睡一小时写篇文章提个醒,让大家明白一个基本事实:小米只是该芯片的设计方,而真正的制造商是台积电。这就好比一位厨师研发了新菜谱,但做菜的是另一位大厨,两者虽有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芯片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设计与制造是其中两大关键环节,各有其技术难点和产业意义。
图源:雷军微博
从设计角度看,小米能够成功设计出 3 纳米芯片,确实体现了其在芯片研发领域的进步。就拿玄戒 O1 芯片来说,其采用台积电第二代 3nm 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达 190 亿个,性能可比肩高通骁龙 8 Elite 和联发科天玑 9400,甚至实现了部分超越。雷军表示,截至 2025 年 4 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 135 亿人民币,研发团队超过2500 人。这标志着小米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拥有 3nm 手机 SoC 自研能力的企业,是中国内地3nm 芯片设计的一次突破。玄戒 O1 芯片问世,体现了小米在芯片设计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但制造环节更是难中之难。芯片制造需要极其精密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流程,台积电凭借对ASML EUV光刻机的优先采购权(是ASML股东),以及二十余年技术积淀,构建了难以复制的制造护城河。三星3nm制程良率仅20%的教训表明,即便拥有先进设备,工艺know-how的积累仍需数十年的持续投入。目前我国最先进的中芯国际N+2工艺(等效7nm)良率据说刚突破50%,与台积电N3E的75%存在代际差距。这就如同建造高楼,小米相当于建筑设计师,绘制出了精美的蓝图,但真正将高楼从地面拔地而起的是施工团队,也就是台积电。如果没有台积电先进的制造能力,小米的设计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认清这一事实,并非是要否定小米在芯片设计方面的成就,而是为了让大家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现状有更清醒的认识。当前,中国芯片产业在设计和制造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在设计领域,虽然华为海思、小米等企业不断取得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芯片架构创新、核心算法优化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一些高端芯片的设计仍然依赖于国外的架构授权,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小米此次发布的玄戒 O1 的 CPU 架构采用的是 ARM公版,GPU 来自英国 Imagination 授权。在制造领域,由于受到外部技术封锁等因素影响,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在先进制程工艺上暂时还无法望台积电之项背,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尽管近年来国内企业在部分工艺上取得突破,但在高端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上仍面临重重困难。
图源:微信公众号平台AI生产(提示词:芯片)
所以,当我们看到小米 3 纳米芯片的消息时,一方面应为小米在芯片设计上的进步喝彩,鼓励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中国芯片设计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芯片制造才是中国芯片产业的短板,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来突破制造环节的技术瓶颈,实现设计与制造的协同发展,这样方能真正推动中国芯片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一路坎坷走来,始终在封锁中突围。回想40年前,老刘正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设计和制作美国NOAA气象业务卫星信息计算机实时接收的硬件接口设备。通过这个接口,美国的卫星数据进入了中国的计算机,第一次让国人看到数字化的实时气象云图。接口设备要用到数以百计的各类芯片。所以,那时的小刘经常骑着自行车揣着支票,游逛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大店小铺。以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为例,1986年,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块64KB DRAM,而日本东芝每月1MB DRAM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块。可以说,在集成电路领域,老刘亲眼见证并亲身感受了西方国家不断封锁、中国不断突破的悲怆历史。
站在半导体产业发展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既要为设计端的突破喝彩,更要清醒认识制造端的挑战。当下需要构建"设计-制造-设备"的协同创新生态:据悉,华为联合中芯国际实现14纳米叠加工艺突破,上海微电子28纳米光刻机即将交付验证,这些正在形成的技术攻关范式有望成为破局之道。2022 年曾有多家媒体报道,长江存储的128 层 3D NAND 闪存已通过苹果验证,或已进入苹果供应链。这一事件或许具有启示意义:芯片战争没有终局,唯有持续投入与开放合作,方能获得持久的全球竞争优势。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