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有新发现!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嫦娥六号月壤样品,该所李金华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详细分析了月壤中各种磁性矿物,以及它们独特的磁性是怎样产生和保留下来的,揭开了月球背面月壳磁场弱与土壤磁性强之谜。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动用了多种尖端显微分析手段,发现嫦娥六号月壤中两类来源各异的载磁颗粒。同时,他们还发现,至少还存在三种“二次改造”后形成的金属铁颗粒。载磁颗粒来源及理化性质,决定了它们在月壤中留下不同的磁记录及稳定性。根据嫦娥六号着陆区月壳磁场弱,却含大量磁性较强的载磁矿物,研究进一步推测,南极-艾特肯盆地北缘磁场强,可能是因为那里堆积了更厚的、含高磁化率外源金属的溅射物。

“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磁性之谜,也对将来研究小行星、火星等其他天体样品中的磁性矿物、磁场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永信院士说,对我们理解月球磁场历史以及月球表面改造过程非常重要。


编辑:刘义阳

审核:岳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科技   嫦娥   磁性   磁场   月球   南极   中国科学院   矿物   颗粒   盆地   样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