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言
一纸简短的公告,证实了37岁演员于朦胧的坠亡,警方虽然已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但这份结论并未带来平静,工作室语焉不详的回应,反而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在这些动态的评论区里,一条条要求还原事实的热评,将整件事推上了风口浪尖,公众的疑虑和愤怒全都清晰可见,大家都希望真相能够被公布。
那么,“于朦胧坠亡”究竟都有什么疑点呢?目前案件的最新后续是什么?
最初的爆料来自娱乐博主“名侦探小宴”,他提供的爆料充满了戏剧张力:于朦胧凌晨2点独自回房并反锁,清晨6点朋友们才在楼下发现了他。
这些信息像拼图碎片一样散落开来,尤其是那些极具画面感的描述——从5楼坠落,头部先着地,房间纱窗留有破损痕迹——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然而,这位爆料者修改和删除博文的行为,让本就扑朔迷离的事件更添疑云,其中一个被悄然抹去的细节,是那句“于朦胧口袋里有两块爱马仕手表”。
这个细节真的更引人遐想,它让公众的信任从一开始就摇摇欲坠,为什么于朦胧坠落时口袋里会有名表?这两块表究竟在这起案件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官方的“不说”和爆料的“乱说”,共同制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真空,公众的好奇心与知情权焦虑,就在这片真空中被那些真假难辨的“细节”彻底点燃。
很快,一场全民参与的“网络侦探”游戏开始了,一张模糊的现场照片,成了所有“审判”的起点,照片中两个模糊的身影,被网友们用放大镜反复检视,并迅速锁定了“嫌疑人”。
黑衣男子被指认为是导演程青松,白衣男子则是编剧极光光,并且,网友还扒出了极光光的一张过往自拍照,其背景窗户被指与事发小区的格局高度吻合。
不仅如此,极光光还曾多次晒过该小区的照片,以及自己佩戴的劳力士手表,种种这些似乎都和“于朦胧坠亡”曝光出的细节高度吻合,真的很难不让人怀疑。
而面对汹涌的舆论,他们两人的应对方式截然不同,程青松火速发文辟谣,他强调自己一直都是红发,不是照片男子的黑发,同时还晒出了9月10日晚与演员田海蓉聚餐的证据。
最后,程青松又明确表示自己与于朦胧完全不认识,但眼看舆论依旧在发酵,他无奈选择报警并关闭了社媒评论,用行动刚性回击。
但耐人寻味的是,极光光面对舆论却选择了沉默,他悄悄删除了那张被用作比对的自拍照,并开启了社交账号的防护模式,使其无法被搜索或关注。
可正是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姿态,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猜测,其海外社交账号的评论区瞬间被诅咒性言论淹没,大家都纷纷猜测他和于朦胧的关系。
这场风暴的伤害半径,远比想象中要大,72岁的制片人方励,仅仅因为一张拍摄于2012年某电影发布会、与程青松的亲密照片被翻出,就被卷入了漩涡中心。
从照片来看,方励和程青松嘴对嘴的亲吻,显然已经超出了普通朋友的范畴,看的人生理不适,也有网友怀疑,方励也参与了于朦胧生前最后一次的饭局。
网友们甚至深挖出他的IP地址在10号(北京)与11号(重庆)发生了变化,这一正常的行程轨迹,在当时被解读为“心虚”的佐证。
除此之外,还有演员高泰宇,因在于朦胧工作室证实死讯的之前就发文悼念,被质疑“早就知道内情”,逼得他不得不晒出聊天记录截图,自证事发时根本不在场。
在这场喧嚣的舆论“审判”背后,事件的主角于朦胧,其生前的公众形象却与这片狼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被粉丝们称为“古装美男”,作品深受大家喜爱。
在《太子妃升职记》里他是风度翩翩的九王,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他是仙气飘飘的白真,于朦胧名字中“朦胧”二字,源于母亲对琼瑶作品的喜爱,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的温柔。
在同行眼中,于朦胧是一个低调、腼腆、待人真诚的伙伴,演员张凯丽称他是一个温暖、谦逊有礼、虚心真挚的男孩,纵观他的演艺生涯,干净得几乎没有任何绯闻与争议。
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温润如玉、与世无争的人,在去世后却掀起了如此巨大的波澜,牵扯到了多位名人,这本身就是一场反讽,一出双重悲剧。
一部分网友打着“为他寻求正义”的旗号,却用最粗暴的方式对他身边的人进行口诛笔伐和有罪推定,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对逝者的一种抹黑和二次伤害?
这也让一个生命的逝去,演变成了一场伤害更多无辜者的网络狂欢。
当对“真相”的渴求,异化为一场缺乏证据、只凭臆测的赛博审判时,我们离真相或许并不会更近,反而会制造更多的伤害与隔阂,喧嚣过后,最需要的是冷静与理智。
我们应相信警方的专业调查,而不是用键盘和想象力去“断案”,更重要的是,给予逝者及其亲友应有的尊重与安宁,这或许才是对一个逝去生命最后的温柔,愿逝者安息。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