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被父亲背进考场的女孩成绩过线了!坏消息:换成妈妈陪读

编辑丨卡卡

文丨卡卡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希望录取的学校给妈妈提供一份宿管或打扫卫生的校内工作,方便照顾孩子。”

445分!高考成绩公布,超出本科线75分,大学的门为曹雅琳敞开了。

这个曾经在高考时,因为被父亲背着进考场而掀起轰动的姑娘,终于靠着自己的努力,换来了能上大学的机会。

但对于重症肌无力的她来说,如何上大学?难道要一家之主的父亲跟着她去上学吗?

就在这时,曹雅琳的母亲站了出来,她决定去陪读,但是更加严峻的问题还在后边等着他们,这下又要怎么解决呢?

拄了十二年的“拐”

曹雅琳很小的时候,一种叫“重症肌无力”的病就找上了她。

这名字听着拗口,落到一个人身上,就是肌肉渐渐罢工,双腿再也撑不起身体的重量,走路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命运想把她困在原地,但她父亲曹光兴偏不答应。

他用最原始也最有力的方式,向命运宣战:他决定,自己来做女儿的双腿。

这个决定,一背就是十二年

他本可以在外地打工挣更多的钱,但为了女儿,他选择回到柳州老家,找一份能每天接送女儿的工作。

家和学校之间,不过十公里,却是他十二年来从未缺席的征途。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透,厨房的灯就亮了,他得赶在女儿醒来前,把早餐准备妥当。

饭后,他熟练地弯下腰,让女儿伏上后背,再用手臂稳稳托住,身体瘦弱的女儿,就是他身上最珍贵也最沉重的“挂件”。

他背着她,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下楼梯。

每一步都踩得极稳,仿佛脚下不是冰冷的水泥台阶,而是一场不容有失的仪式。

楼下等着他们的,是一辆比曹雅琳年纪还大的二手面包车。

这老伙计脾气不算好,夏天车里像个蒸笼,汗水能把父女俩的衣服黏在身上。

冬天又冻得像冰窖,发动机总要咳上好几声才肯发动。

这辆破车,是曹雅琳的“移动摇篮”。

车里塞满了书本,也少不了各种药罐,它载着一个女孩的求学梦,也载着一位父亲说不出口的深情。

曹光兴不爱说什么大道理,翻来覆去就是一句:“孩子身子不好,但心里的志气不能歪,不能倒。”

这句话,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牢牢地钉在了曹雅琳的心里。

445分!喜忧参半

就这样,曹光兴把女儿一路背进了高考的考场。

网上的人们,隔着屏幕为这个女孩加油,都盼着她能考出个好成绩,对得起这十二年的颠簸。

查分那天,家里的空气都是凝固的。

一家人盯着电脑屏幕,那个加载中的小圈,好像转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就是不肯跳出结果。

直到下午,学校开志愿填报指导会,曹雅琳在会场的间隙里再次登录,屏幕终于闪了一下。

445分!

这个数字,清晰、有力,像一声响亮的宣告。

当年广西物理类本科线是370分,曹雅琳的分数,稳稳地高出了75分,这意味着,大学的门,已经为她敞开。

然而喜悦的保质期,短得惊人。

一个足以迈入本科的分数,对普通家庭来说是通往坦途的门票,但对曹雅琳一家,这仅仅是下一场苦战的开场哨。

高中的生活范围是固定的,教室、食堂、家,三点一线,父亲的背可以丈量。

大学呢?

一个偌大的校园,教学楼A到教学楼B,宿舍到几公里外的图书馆,食堂里拥挤的人潮,路上随处可见的台阶……

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她行动能力的极限挑战。

父亲的背,还能继续背她四年吗?

是父亲,还是母亲?

这个问题,比高考卷上任何一道压轴题都更难解,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反复盘算。

沉默,比任何激烈的讨论都更沉重。

最终一个充满牺牲和勇气的方案,被摆上了桌面。

父亲曹光兴,不能走,他得继续在燃气公司上班,这是全家唯一的稳定收入来源。

家里还有年迈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都需要他支撑,他是一家人的顶梁柱,不能倒。

于是,母亲站了出来

她决定辞掉现在采摘茶叶的零工,去大学里做女儿的“全职陪读”。

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双曾经在茶田间灵巧翻飞、采摘春日嫩芽的手,今后要日复一日地推着轮椅,背着书包,为女儿打饭洗衣,处理校园生活里的一切琐碎。

她将从一个为家庭创收的劳动者,变成一个没有收入、全身心投入的陪护者。

曹光兴还盘算着,要给女儿买一辆好点的电动轮椅

他希望女儿在大学里,能有属于自己的“腿”,哪怕是电动的,他希望女儿能更自在,少一点依赖,多一点尊严。

这,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在命运的重压之下,所能给出的最坚韧、最体面的回答。

社会有大爱

这份藏在沉默和奔波里的爱,最终被那张高考照片点燃,传遍了整个网络。

感动,没有停留在屏幕上的点赞和评论里。

一家爱心车企找上门来,他们看到了那辆“老伙计”面包车的故事,决定免费赠送一辆新车给曹家。

从此曹雅琳未来的路,无论是去上学还是去医院,都会更平稳,更舒适。

还有公益组织,为这个家庭送来了一万元的特别奖金。

曹雅琳说,这笔钱正好可以拿来交大学学费,她把每一份善意,都清清楚楚地规划进了自己的未来里。

这个夏天对曹雅琳来说,不只有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焦灼,还有一个崭新的计划。

她想去云南旅游,亲眼看看那个听说很美的地方。

她说这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腿不便,但她也有梦想

曹雅琳的故事,早就不只是一个励志鸡汤了,它照出了太多东西。

它照出了父爱可以有多么沉默,又有多么重。

那不是挂在嘴边的漂亮话,而是十二年里,三十多万公里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痕迹。

它也照出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没有光的地方,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他们不抱怨,不乞求,只是埋着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更重要的,它照出了一个女孩的梦想有多珍贵。

这个梦想,是被父亲用脊梁一路托举起来的,命运给了她一副羸弱的身躯,却也给了她世界上最坚实的依靠。

从父亲的背上,到彩云之南,这段路,曹雅琳才刚刚开始走。

结语

相信优秀、坚强如曹雅琳这样的姑娘,如何走完以后的人生路,她自己早就有了答案,她不会让自己、家人失望的。

你觉得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除了这个问题呢?

参考资料:

【1】光明网2025-06-27广西“硬汉”父亲背残疾女儿求学十二年,女孩高考成绩出炉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育儿   好消息   父亲   成绩   妈妈   女孩   女儿   大学   家人   命运   梦想   广西   面包车   沉默   身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