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tch辱华广告大翻车!48小时股价蒸发30亿,电商集体下架!

“吃着中国的饭,还要砸中国的锅?”

8月15日,瑞士手表巨头Swatch(斯沃琪)在官网挂出的一张广告图,瞬间点燃了中国网友的怒火。

画面中,一位亚裔模特将双手拇指和食指拉扯眼角,做出明显夸张的眯眯眼动作。

这不是艺术,更不是创意,而是一种带有历史歧视色彩的挑衅。

短短几个小时,这张广告截图就在微博、朋友圈、各大社交平台刷屏。评论区几乎一边倒:

“辱华广告,没得洗!”

“吃我们的饭,还敢恶心我们?”

“这次必须让他们知道后果!”

随后,人民日报、新京报、光明网等主流媒体接连发声,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轻松破亿。

对中国人来说,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照片,而是一根赤裸裸扎在民族尊严上的刺。

01

有人或许会问:只是一个动作,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愤怒?

答案很简单,它背后是几百年的歧视史。

19世纪,西方世界掀起所谓的“黄祸论”。为了把华人塑造成威胁文明的异类,欧美媒体、文学、漫画里,反复出现一个符号:瘦削的脸庞、上挑的眼角、阴冷奸诈的表情。

美国人还虚构了一个典型的“反派”傅满洲(Fu Manchu)。他穿着清朝长袍,留着长辫子,眼睛狭长上挑,阴险狠毒。

几十年间,傅满洲几乎成了“邪恶中国人”的代名词。

这些丑化形象被广泛传播,西方观众看多了,自然而然把“眯眯眼”当成了中国人甚至整个东亚人的标签。

于是,夸张的眯眯眼动作,不再是单纯的表情,而成了贬低与羞辱的象征。

讽刺的是,哪怕进入21世纪,这种符号依旧不断出现。

在一些好莱坞大片里,中国人角色大多是狭长眼、小角色,永远没有主角光环。

2018年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因角色“眯眯眼”设计也曾在国内引发过巨大争议。

一些国际品牌拍广告,非要找眼睛极小的模特,还要求做出类似动作。

所以当Swatch把这种动作公然摆上广告时,中国人不可能装没看见。

这不是文化差异,而是对历史伤痕的再度戳弄。

02

这场公关灾难的发展速度,比瑞士手表走秒针还快。

第一步:发布广告
8月15日,Swatch在官网和部分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这张争议照片,配文还写着独特魅力。没想到,网友一眼就看穿了背后的含义。

第二步:舆论爆炸
不到半天,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的评论毫不留情,人民日报、极目新闻等主流媒体迅速跟进。品牌形象顷刻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第三步:紧急删图
看事态不妙,Swatch立刻删除了广告图,并在全球范围内下架相关宣传。

第四步:道歉声明
8月16日,Swatch在微博、Instagram同步发声明:“对造成的任何困扰和误解,深表歉意。”

这句话一出,网友更怒了:

“困扰和误解?你意思是我们误解你了?”

“避重就轻,不承认错误,还装可怜?”

第五步:资本市场反应
在事发不到48小时,Swatch股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应声下跌,最大跌幅接近4%,最终收跌约3%。投资者显然明白,中国市场出了大问题。

道歉,为何没能平息怒火?

1. 道歉姿态太敷衍

“Any distress or misunderstanding”,用词模糊,避开核心问题:这是歧视。没有承认错误,只是想糊弄过去。

2. 消费者早已觉醒

十年前,或许还有人说“别太敏感”。如今中国人更清楚,容忍一次,就是默许下一次。舆论生态也发生了巨变,一旦踩到雷,几乎没有回旋余地。

3. 品牌信任彻底崩塌

买奢侈品、买手表,本质上就是买信任、买文化认同。你都敢当面羞辱,还指望消费者掏钱?那不可能。

03

Swatch不是第一次遇到麻烦,但这一次,代价尤其大。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集团销售额30.59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11.2%;净利润仅剩1700万瑞郎,同比暴跌88%。

中国市场长期占到其全球销售的三分之一。即使近两年下滑,仍然维持在24%左右。换句话说,每卖四块表,就有一块来自中国。

事件发酵之后,国内多家电商平台紧急下架了Swatch的部分产品;线下渠道商也选择观望,纷纷暂停进货,担心库存砸在手里。

与此同时,消费者情绪全面转向,社交平台上大量用户公开表示“不会再买Swatch”。

对于一家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品牌,这相当于自断一臂。

原本Swatch还指望下半年通过电商渠道回暖,现在一切都成了空谈。

这场风波,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2018年,发布“筷子广告”,用低俗的口吻嘲笑中国人吃披萨。结果是明星集体抵制,秀场临时取消,中国市场一夜崩盘。至今,D&G在中国难有起色。

范思哲(Versace)2019年,设计T恤打擦边球,结果立刻引发愤怒。哪怕紧急道歉,也被消费者冷落,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在中国市场频频打折也卖不动。

这些品牌有一个共性:傲慢。他们总以为,中国市场只是提款机,不需要真正尊重,可结果证明再大的奢侈品帝国,也承受不起消费者集体的愤怒。

Swatch的翻车,再次给所有外企敲响了警钟。

中国市场不是谁的提款机,更不是你放肆玩弄文化符号的舞台。

任何“吃饭砸锅”的品牌,资本市场都会第一时间清算。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科技   翻车   股价   集体   小时   广告   中国市场   中国人   中国   瑞士   满洲   消费者   动作   人民日报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