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汉奸夜审地下党,拷打一半时忽发现,对方竟是自家亲戚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异常残酷艰难的状态

民众在日伪的重压下,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困苦,而与此同时,一些身处敌占区的地下党员,正承载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冒着生命危险为祖国传递情报。

在敌人的面前,他们既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又要小心翼翼地进行行动,确保完成任务。

在这样一场生死较量中,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巧合。

一名汉奸在审问一名地下党交通员时,竟发现对方竟然是自家的亲戚。

危险的任务

1939年那个寒冷的秋冬之交,伪军的巡逻队几乎覆盖了整个县城,每一条巷口、每一处人群中都充斥着敌人的眼线。

人们的脸上无一不写满了恐惧与疲惫,生计也变得尤为艰难,抵抗日伪的力量似乎越来越微弱。

在这片被战争弥漫的土地上,地下党组织的年轻交通员陈子良,正肩负着一项无比危险的使命。

陈子良紧了紧身上的粗布棉袄,推着装满大蒜的独轮车,混在进城卖菜的农民队伍中。

这位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表面上是亳县乡下的普通农民,实则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名交通员。

组织安排他和经验丰富的老交通员王萌林一起,将一份绝密的情报从亳县送往远在豫皖苏边区的抗日部队。

这封情报至关重要,关系到前线的作战部署,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抗战的局势

大蒜是亳县的特产,往来频繁,显得毫不起眼。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两人分开走,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一旦被发现,连累彼此。

陈子良虽然是新手,但王萌林的细心安排和自身的经验,都让他稍感安慰。

两人深知,在敌人眼皮底下,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

“站住!检查!”一个伪军士兵粗暴地拦住了他。

陈子良的心猛地一紧,但脸上仍保持着憨厚的笑容:“老总,我就是黄水窝来卖蒜的。”伪军翻检着车上的大蒜,陈子良的余光扫过藏在蒜头中的情报。

这份用极薄纸张写就的文件,记录着日伪军在皖北的兵力部署,关系到即将展开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过去吧!”伪军不耐烦地挥手,陈子良暗自松了口气,推车继续前行。但他没注意到,茶摊旁一个穿便衣的中年男子,正用锐利的目光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意外的抓捕

“站住!”一声厉喝突然从身后传来。陈子良回头,看见三个持枪的便衣正向他奔来。他本能地想跑,但立即意识到这样只会暴露身份。

“长官,什么事?”他强作镇定地问。

为首的便衣冷笑一声:“装得挺像啊!从你进城我就盯着了,新四军的探子吧?”说着,一把掀翻了独轮车,大蒜滚落一地。

他的脑海里一片混乱,反复回想着组织的任务安排。

显然他并没有时间做更多的思考,一名伪军已经用力抓住了他的手臂,毫不客气地将他拖向庙中的临时审讯地点。

“长官,我真是良民呀,兴许是我太久没来县上,让您看着面生,但也不能说我是密探啊……”陈子良试图解释,想要拖延时间,给自己争取一丝机会。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不安和紧张,完全无法掩饰心中的慌乱。

他不断地祈求自己能平安度过这场危机,但明白,这一切都仅仅是自己在危机中的一线生机罢了。

此时,王萌林虽然与他保持了一定距离,但他也在不远处看到了一切,他急切地想要过来营救,但贸然行事只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藏在其中的情报眼看就要暴露,千钧一发之际,陈子良猛地扑向便衣,两人扭打在一起。

趁着混乱,他用脚将情报踢进了路边的阴沟。这个举动救下了情报,却也彻底暴露了自己。

“带走!”便衣头目擦了擦嘴角的血,恶狠狠地说。

审讯室的较量

昏暗的审讯室里,陈子良的身体被五花大绑,双手紧紧地捆在身后,衣服早已被汗水和血迹湿透,脸上是被毒打过后的肿胀和淤青。

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还挂着的冰冷的刑具。

陈子良的眼神充满了警觉与冷静,他知道此刻任何一丝慌张都可能致命。

他身心疲惫,但依旧竭力保持着镇定。

毕竟,他的任务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无数的战士和背后的祖国。

“你叫什么名字?”李德全冷冷地问道。

陈子良微微一笑,深吸一口气,沉声回答:“我叫陈子良。”

“陈子良?”李德全用力地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轻蔑,“你是做什么的?来这里干什么?”

“我……我只是一个普通商贩。”陈子良轻声说道,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来这里做生意,卖一些东西。”

李德全紧盯着他的眼睛,目光中透出一股凶狠,“哦?商贩?”他冷笑一声,“我看你不像是个商贩。你这一路走来,鬼鬼祟祟、神色紧张,怎么可能是普通百姓?你是新四军的密探对吧?”

陈子良的心里猛地一紧,现在必须保持沉默,不能让自己露出任何破绽。

“长官,我真是普通百姓,我不认识什么新四军。”

“你在撒谎!”李德全的声音陡然变得尖锐,“我已经看了你很久了,你在我们这个地方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你这种鬼鬼祟祟的样子,我敢肯定你就是新四军的密探!”

李德全走近陈子良,伸出手掐住了他的下巴,强行抬起他的头,逼迫他直视自己的眼睛。

陈子良感到一阵恶心,但他强忍住,目光平静,眼中没有一丝慌乱。

“你知道吗,”李德全忽然低声说道,语气里充满了威胁,“我们这些伪军,最喜欢的就是审讯这类情报人员。你们这些人都是死有余辜!我很清楚你们会怎样咬定自己是无辜的,但我告诉你,今天你可逃不掉了。”说着,李德全示意身后的几名士兵准备动手。

陈子良心头一紧,下定决心,一定要忍耐下去。

李德全看着眼前这个坚如磐石的年轻人,心中微微生出一丝疑虑。

他伸手指向桌上的皮鞭,冷笑道:“你看,今天我要好好地‘请教’你一番。告诉我,你是怎么和新四军联系的?他们在哪里?你们的情报是怎么传递的?”

陈子良咬紧牙关,眼睛紧闭,不发一言。

李德全猛地将皮鞭挥向了陈子良的背部,鞭子剧烈地抽打在他的皮肤上。

剧烈的疼痛让陈子良忍不住喘息了一声,心里想着对策,如何脱身。

“你真是铁石心肠!”李德全有些恼火,他走开几步,又转身冷笑道,“不过,你这份坚韧,是新四军的特质吧。既然你不肯开口,我只好让你尝尝其他的手段。”

他走到一旁的铁柜旁,拿出一瓶酒精,慢慢地走向陈子良。

李德全低声说道:“你死活不肯配合,那么,今晚你就好好体验一下真正的‘招待’。”

就在此时,陈子良的话打破了空气的紧张,因为陈子良突然注意到李德全左手上的胎记,一个蝴蝶形的褐色印记。这个特征让他心头一震。

“长官,您说黄水窝的陈家公是不是你三叔?”他的话语轻巧,却在李德全心中引起了巨大的波动。

李德全愣了一下,随即眉头微皱,显然没想到陈子良竟然提到自己家乡的名字。

他心里瞬间升起了一丝不安,试图用那一贯的冷酷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

“你说什么?”李德全低声问道,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您手上的胎记...我表舅说过,他有个远房侄子手上就有这样的胎记。”陈子良强忍疼痛说,“我表舅是黄水窝的陈家公。”

李德全的心猛然一颤,眼睛不自觉地放大了,陈家公,是他家乡的一位老人,而且,的确是他的亲戚。

一时间,李德全的脸色变了,手中的鞭子微微颤抖。

突然间,他意识到,眼前这个“新四军的卧底”,居然可能是自己的远房亲戚。

空气在这一瞬间仿佛凝固了,整个房间的气氛也为之一变。

李德全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缓缓放下了鞭子。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边的士兵低声说道:“放人。”

血脉的抉择

李德全挥手让手下退出审讯室。

门关上后,他压低声音:“你真是陈家的人?”

“千真万确。”陈子良说,“去年过年,表舅还提起过您,说您小时候最爱吃他做的芝麻糖...”

这个细节击中了李德全,李德全即震惊又激动。

“你为什么要干这个?”李德全的声音有些发抖,“给日本人做事不好吗?”

陈子良直视着他的眼睛:“表哥,日本人烧了我们村,杀了那么多乡亲...您真的甘心当汉奸吗?”

这句话像刀子般刺进李德全的心。

三年前,正是日军的一次扫荡,让他失去了妻子和女儿。

命运的转折

黎明时分,亳县城门处。一个浑身是伤的年轻人被推出城门。

“滚!别再让我看见你!”守卫的伪军恶狠狠地说。

他活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城墙上,李德全望着远去的身影,默默摘下了伪军的帽子。

陈子良踉跄着走向郊外的树林,赶紧找王萌林,俩人连夜赶路,情报送到前线。

三天后,亳县伪军司令部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爆炸,多名日军军官丧生。

此后,当地抗日武装总能收到一些神秘的敌方情报。

历史的回响

这场发生在抗战时期的特殊审讯,折射出那个年代人性的复杂。

在民族存亡的关头,血缘亲情与民族大义交织,最终唤醒了沉睡的良知。

据《亳县县志》记载,1943年,当地一支伪军部队在队长李某带领下起义投诚,给日伪统治以沉重打击,而这位李队长,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

历史不会忘记,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即便是在敌人阵营中,也有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找回了自己的良心。

这种觉醒,正是中华民族最终战胜侵略者的精神力量之一。

这篇文章就到这里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期待看到你的留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历史   汉奸   亲戚   发现   地下党   半时   伪军   情报   交通员   便衣   表舅   大蒜   长官   胎记   密探   眼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