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暗的小卧室里,53岁的周阿姨又一次拿起了手机。她习惯在夜深人静时刷刷短视频、翻看朋友圈,觉得这是一天里最放松的时刻。
偶尔刷到关于“睡前玩手机伤眼又折寿”的新闻,她会咂咂嘴,把屏幕调暗,犹豫着要不要早点合上手机。可是,不刷会觉得孤单失落,刷多了,却又担心影响健康。
难道,这个让无数人难以割舍的睡前习惯,真的只有坏处吗?其实,真相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或许,除了“伤眼”、“易失眠”的固有印象,睡前玩手机还有一个被忽略的潜在好处,尤其是第3点,往往被大家忽视。想知道答案?请耐心读下去,也许你会大吃一惊。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睡前盯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缩短睡眠时长,甚至有“折寿”之说。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巴克衰老研究所在发表在《自然·通讯》的一项新研究里发现,夜间持续暴露在手机、电脑等屏幕蓝光下,的确影响生物节律。
人体“时钟”被蓝光干扰后,褪黑素分泌减少,睡眠难以进入深度状态。长期如此,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代谢水平以及大脑功能都会陷入隐患。
中国疾控中心曾统计:超六成人群有睡前看手机的习惯,其中不少人晚间用眼时间超过30分钟,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受影响尤大。
长时间盯屏,会引起干眼、视疲劳,甚至加速黄斑变性(有医学数据显示,重度用手机者黄斑病变风险高出普通人约15%)。
更值得警惕的是,晚上关灯后刷屏,瞳孔放大,蓝光直接刺激视网膜,长远来看,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如果熬夜玩手机还导致入睡时间延后,每晚睡眠时长低于6小时,据哈佛研究,心血管、内分泌和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会显著上升,总寿命受影响的风险提升近9.7%。
如此看来,睡前玩手机确实“百害丛生”,但最近的研究却发现,这一习惯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
也许你想不到,英国《Scientific Reports》2023年数据显示,适度睡前刷手机并不会直接导致抑郁、焦虑症状加重,甚至对一部分用户来说,反而缓解了孤独感和晚间压力。
心情被“安抚”。一些调查发现,60%的中老年人在晚上用手机浏览新闻、听段子或与家人互动,能得到放松,“像杯热牛奶一样暖心”。上床前15-30分钟的社交浏览,孤独感评分平均下降11.4%。
连接外界,减少封闭焦虑。研究表明,适度获取外部信息和与朋友互动,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和“亲社会”信号,“哪怕只是点赞互怼,也比默默发呆要充实”。
手机成为“自我调节”的补偿工具。对于那些白天压力大、睡前难以入眠的人,手机内容能给头脑短暂喘息的机会。相关调查显示,晚上读点轻松资讯,比直接“强行闭眼”更易入睡,困意来得更自然。这或许是许多“越刷越困,放下手机秒睡”现象背后的科学解释。
但请注意,这个好处极为有限且取决于使用方式,如果控制不好时间与形式,过度刷屏仍是隐患。
其实,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度、选对方法。权威眼科医生与心理健康专家普遍建议:
限定“刷屏黄金时间”:建议睡前用手机控制在20分钟内,尽量放在8点半到10点之间完成刷新。不要在熄灯后或极暗环境下盯屏。
屏幕亮度调至适中,必要时开启护眼模式:把亮度调成“比房间略暗”,开启护眼功能。推荐房间保留小夜灯,与手机亮度“差不多”才是护眼之道。
内容避开“重口味”:尽量浏览轻松、愉快的内容,比如家庭小视频、轻新闻、科普趣闻,而非激烈争议、重刺激的话题,以免大脑持续兴奋、难以入眠。
设闹钟提醒自己“到点就停手”:手机可设置“夜间勿扰”和定时提醒,避免“刷着刷着天亮了”。
每周至少有2-3天坚持“无手机入睡”:给眼睛和大脑一个彻底放松的机会。如果感到难受,试试听音乐、电台代替刷屏。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经多个临床观察与健康管理指南证实,可有效降低长时间屏幕使用带来的眼部和睡眠损害,同时保留手机带来的心理慰藉。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睡前玩手机伤眼又折寿,但还有一个好处,你知道是什么吗?》
《研究称“睡前玩手机伤眼又折寿”,网友:赶紧玩手机压压惊》
《睡前看手机伤眼又折寿?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