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啾啾鹿鸣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遗忘,日本很多右翼分子始终不愿意承认他们坐下的恶,但是总有正义的人站出来进行指证,而马库斯更是带来了他们无可辩驳的证据,再一次证实了日军的罪行。
8月9日,马库斯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在之后会前往日本,这让不少人都为马库斯感到担心,毕竟这个时间点他去日本实在是有点危险啊,而马库斯去日本又是要干什么呢?
在法国一个尘封的车库里,一个防水密封袋静静躺了近百年。2021年当马库斯·德雷特斯帮外祖父罗杰整理车库时发现了它。
袋子开启的瞬间,一股历史的寒意扑面而来,照片上是战争撕裂的城市,残垣断壁,第一张照片就是一具头颅被炸碎的尸体。
透过模糊的汉字,马库斯认出——那是中国的上海。这些绝不是寻常的旧照。它们是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遗嘱,浸透着血与泪的记忆。
马库斯一张张翻看着,照片带来的冲击让他夜不能寐。那些无辜的死者、战火中的废墟,总会在梦里反复出现。
他甚至梦见自己站在废墟中央举起相机,那一刻他似乎成了自己的外祖父。这个故事要从1935年说起。
那年年轻的法国人罗杰抵达上海,在法租界开了一家照相馆。他很快爱上了这座东方都市——热情的朋友、琳琅的美食,让他萌生了定居的念头。
他甚至把孩子送去学中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谁能料到两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摧毁了他所有的美好。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的暴行如同洪水猛兽般席卷上海。罗杰亲眼目睹了太多日军的暴行,他结交的中国朋友惨死在日军枪下。
黄浦江上浮尸密密麻麻,几乎要将江面盖住,触目惊心。人类的恶竟能到如此地步?罗杰无法理解更无法坐视不理。
作为一名摄影师他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于是他拿起相机,一头扎进了这座人间地狱。从黄浦江边的屠戮到龙华寺的轰炸,他用镜头记录下日军罄竹难书的罪行。
然而记录真相本身就是玩命。很快日军发现了他的拍摄活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队日本兵闯入他家,当着他和最小的孩子的面,残忍地杀害了他另外两个年幼的孩子。
连照顾他们的保姆,也未能幸免于难。这场灾难彻底粉碎了罗杰的人生,也给幸存的孩子留下了终生的精神创伤。
罗杰的心脏充满了悲愤,他带着唯一的儿子连夜逃离中国,紧紧抱住那些记录着血腥真相的照片,将它们郑重地装入防水袋密封起来,一同带回了法国。而这些照片又是如何来到了中国呢?
回到法国后这些照片成了一个家庭的禁忌。罗杰严禁任何人触碰它们,这段撕心裂肺的经历,也被他深埋心底。
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恐惧,他清楚在当时的国际局势下公布这些照片,只会给幸存的家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这份沉默是创伤的烙印,更是一种无奈却必需的保护。直到晚年罗杰才断断续续地向外孙马库斯吐露了当年的真相。
马库斯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是当他决定履行外祖父的遗愿,将真相公之于众时,反噬也随之而来。
捐赠消息刚一传出他便收到了死亡威胁,家族内部也爆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甚至有一天深夜他的住所险些被人纵火。
这些压力远超他的想象,愧疚与责任感在他内心激烈交战。他愧疚于家族长久以来的沉默,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些照片不再只属于他的家族,它们属于历史,更属于那些无辜的受害者。
他曾一度想过放弃,但最终他没有退缩。其实在世界的另一片土地上,也曾有另一些人,做出过同样勇敢的选择。马库斯的困境,不免让人想起1938年的南京。
当时年仅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被日本军官要求冲洗胶卷时,意外发现底片上,竟是日军砍头、活埋中国人的暴行!激愤之下,他冒着生命危险加洗几十张照片,并从中挑选十六张小心装订成册。
这本相册成了罗瑾随时可能丧命的秘密。他曾把它藏在厕所的土墙洞里,却不慎丢失。接手这份危险的是他的同学吴旋。
吴旋深知这些照片是日本侵华的铁证,便将它继续隐藏。他把相册藏寺庙的佛像的底座,毕业后更是直接将其带在身边,一藏就是六年。
直到1946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征集证据,吴旋才将这本相册交出。它成为了审判日本战犯的关键铁证。他们的故事最终被改编成了电影《南京照相馆》。
无论是法国摄影师劳伦斯,还是中国青年罗瑾与吴旋,他们都成了历史的守护者,用不同的方式与遗忘对抗。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影像更是不可篡改的真相。
2025年2月马库斯带着618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终于抵达中国,正式将其无偿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同年8月4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为此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马库斯终于完成了外祖父的遗愿,也为家族的历史进行了一次迟来的赎罪。但捐赠并不是终点。马库斯和他的朋友决定让这些沉睡的证据“行走”起来。
他们计划在2025年11月,带着这些照片的影印版前往日本,举办宣讲会,希望让更多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了解那段被刻意掩盖的残酷历史。
为了让历史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被当代人接受,他们还成立了名为“中国回声”的国际协会,并计划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西方世界的年轻人能更直观地“进入”当年的上海,亲身感受战争的惨状。
他们的中国之行也并未停止,从冰雪的哈尔滨到雄伟的北京,再到充满历史韵味的济南。在济南他们参观了解放阁和蔡公时纪念馆,面对“五三惨案”的史料,马库斯神色肃穆,频频紧咬嘴唇。
蔡公时这位在日军暴行前怒斥侵略者,最终被残忍杀害的中国外交官,让他的朋友士杰由衷感叹:“他是一位英雄。”
历史的伤口不会因为几张照片的公布而轻易愈合。可正是因为有马库斯这样的人,那些被掩埋的声音,才得以重现天日。
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行动向世界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历史?是任由其在沉默中消逝,还是有勇气直面那些曾经的痛苦与不公?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辗转近一个世纪、从法国来到中国的照片里。
钟灏松、马库斯、士杰在北京合影。(从左至右)
这些照片不仅仅是记录过去的底片,在日军不承认罪行的现在,它更是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在当下持续发声、要求被看见、被讨论、被铭记的力量。
历史无法被真正封存,它总会找到自己的方式回到人们眼前,而这些也都离不开像马库斯这样的人的奉献与帮助。未来他更是要远赴日本揭露真相,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