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花甲之年,古人管这叫“耳顺”,意思是啥都能听进去,不光是表面,还能琢磨出背后的味儿。
民间这些俗语,源自老一辈的切身经验,流传下来就是为了提醒人,年纪大了,得学会护着自己那点光景。尤其是“人过60,两不碰,两不想,两不要”,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针对晚年那些容易踩坑的地方,给出实打实的避雷指南。

先聊“两不碰”。这俩字,直指那些明摆着伤身的玩意儿,得及早甩开。
第一个,不碰烟酒。抽烟这事儿,尼古丁和焦油一堆有害物,直奔肺部去,六十岁后呼吸系统本来就弱,再来一口,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毛病就容易找上门。
喝酒呢,肝脏负担重,乙醛积累起来,搞不好就肝硬化。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摆在那儿,全球每年有300万人死于酒精相关疾病,老年人占比不低。

第二个,不碰色,这不是说彻底禁绝,而是适度为上。六十岁后,激素水平下滑,恢复力差,过度纵欲容易伤肾耗气,古医书里管这叫“肾虚本伤”。
现代研究也证实,频繁房事可能加重心脑血管压力,诱发中风啥的。尤其是孤寡老人,容易被骗子盯上,闹出家庭纠纷。
数据显示,中国老年诈骗案中,情感类占了不小比例。守住这关,是为健康把把关。老夫老妻间,偶尔温存倒能增进感情,但得量力而行。

这两不碰,说白了就是保养本钱。
六十岁,身体从高峰滑坡,免疫力掉队,慢性病风险翻倍。烟酒色这些,短期爽快,长期坑人。民间经验加科学数据,都在证明:甩开它们,养老质量直线上升。
再说“两不想”。年纪大了,脑子转得慢了,多想些没用的,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第一个,不想时间。时光这东西,谁都抓不住,六十岁照镜子,白发皱纹一目了然,总盯着过去那些光阴飞逝的感慨,劳神伤脾。心理学上叫“反刍思维”,反复嚼旧事,抑郁风险高出一截。
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人中,10%有轻度认知障碍,多半从纠结衰老开始。倒不如直面现实,定期查体,调整心态。
第二个,不想琐事。儿女大了,三代同堂,代沟摆在那儿,你看不顺眼的家务小事、孩子教育方式,总想插一嘴,结果呢?吵架伤和气,血压飙升。

家庭心理学研究显示,老年人过多干预,离婚率能升20%。尤其是带孙子那会儿,帮把手行,管太宽就容易起摩擦。农村老话讲“三岁一代沟”,搁城里更明显。与其钻牛角尖,不如和老伙计喝茶聊闲天,广场舞转两圈。
这两不想,核心是放宽心胸。晚年时间多,闲下来容易钻空子,但多想想积极的,少纠缠鸡毛蒜皮,就能避开情绪雷区。不是叫人麻木,而是聪明地取舍,让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最后“两不要”。这俩,关乎钱袋子和底线,得捂紧了。第一个,不要拿出私房钱。六十岁,养老金、积蓄是养老底气,随便借出去,追不回就心塞。民间案子多,亲戚间借钱纠纷占老年维权三成。理财产品、保健品骗局层出不穷。

年纪大,判断力弱,容易上当。守住私房钱,不是小气,而是为病痛留后路。
第二个,不要碰赌博。赌这东西,古话说“十赌九输”,六十岁后,退休金有限,一输红眼就家底见底。心理学上,赌博成瘾率在老人中升到15%,毁了多少家庭。农村赌局、线上棋牌,门槛低诱惑大,但输赢间,血压心跳乱套,亲友关系也崩。避开它,日子稳当,儿孙少操心。
这两不要,实际是为太平铺路。晚年金钱观得变,少些冲动,多些长远。不是怕穷,而是怕乱,护好家底,活得有尊严。

六十岁,人生下半场,身体是革命本钱,心态是定海神针。
戒烟酒、放宽心、不乱花的,社区调查显示,他们多半是广场舞骨干,儿孙绕膝乐呵呵。
参考资料
60岁之后,身体呈断崖式衰老,若出现4种表现,人可能开始老了 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