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带1岁半的娃去小区玩,邻居家奶奶逗他:“宝贝,几岁啦?”他歪着头“嗯——啊——”半天,突然指着我的肚子说:“肚肚,大!”周围人哄笑说“这孩子真逗”,可我心里直发慌——别的同龄宝宝都能说短句了,我家娃怎么还停留在“单字蹦”阶段?直到儿保医生翻着记录本告诉我:“孩子已经进入语言爆发期,但家长引导方法错了。”原来,不是娃“不会说”,是我们没给他“想说”的动力。
1岁左右的宝宝会用动作、表情表达需求,但很多家长习惯“秒懂”后直接满足,剥夺了他们开口的机会。我家娃曾用手指冰箱“嗯嗯”叫,我蹲下来拉着他的手说:“宝宝是想喝酸奶吗?说‘奶——’妈妈就给你拿。”他咫尺之遥的酸奶就在眼前,急得直跺脚,可我还是坚持等他发出类似音节才打开。三天后,他突然对着冰箱清晰喊出“奶!”——那一刻我才明白,当宝宝发现“说话能解决问题”,就会像发现新玩具一样爱上表达。
宝宝的注意力只有3-5分钟,枯燥的“教学”会让他们失去兴趣。我发明了“生活情景剧”:给娃穿衣服时举着袜子说:“小脚丫在哪里?哦,在这里!”然后故意把袜子套在他手上,等他着急纠正时,再夸张地笑:“哎呀,穿错啦!应该穿在脚上!”这种“错误示范”反而能激发他的表达欲,现在他每次穿错都会指着袜子喊:“手!手!”洗澡时我会把小黄鸭浮在水面,模仿它“嘎嘎”叫,再问:“鸭子说什么?宝宝学一学!”他现在已经能模仿出高低不同的“嘎嘎”声,像在和鸭子对话。
有段时间我图省事,给娃放儿歌视频,结果他反而更不爱说话了。儿保医生警告:“18月龄前,宝宝需要面对面的人际互动才能发展语言,屏幕里的声音再丰富,也替代不了妈妈的表情和语气。”现在我会带他去菜市场指认蔬菜:“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黄瓜,宝宝说‘西——红——柿’”;下雨时和他一起踩水坑:“听,雨滴在唱歌,‘滴答滴答’,宝宝也来‘嗒嗒’吧”——当语言和真实的触觉、听觉、视觉体验结合,娃的词汇量就像春天的野草般疯长。
语言爆发期不是“等来的”,而是“玩出来的”。当某天你发现,娃举着饼干追着你喊“妈妈吃”,当他在小区里指着小狗说“汪汪,跑”,当他睡前搂着你说“爱妈妈”——这些带着奶音的句子,就是他送给世界的,最珍贵的“成长情书”。
点点关注和分享,你的钱包天天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足迹~(手动笔芯)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