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尽头就是直播带货!”
当下大家的生活基本上都被网络直播包围着,不可否认流量成了当下很多 “网红” 追逐的核心,可热闹过后,能留下深刻印记、甚至被国家级媒体反复认可的,却寥寥无几。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三位,央视镜头下被认可的网红。
最为熟悉的便是被网友称为 “非遗美食摆渡人” 的博主南翔。
很多人最初认识他,是因为 “祖下三代御厨” 的标签和复刻的国宴菜,比如那道看似简单却暗藏功夫的 “开水白菜”,高汤经多层过滤后澄澈如泉,菜叶在汤中缓缓舒展,一度让 “国宴” 从遥远的概念变成了可视化的美味。
彼时的南翔更像个“会做饭的网红”,直到争议与转型的出现,有人质疑他 “复刻国宴是铺张浪费”,有人吐槽 “菜品不够正宗”,面对这些声音,南翔没有辩解,反而转头扎进了更小众的领域,去复原古籍里的传统味道。
他花了一整年时间复刻《红楼梦》中的 “冷香丸”!
按书中记载,需用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蕊各十二两,雨水这日的雨、白露这日的露、霜降这日的霜、小雪这日的雪调和,光是等齐 “四时之水”,就耗了大半年。
这次复原让南翔彻底转变了创作方向,他不再是 “厨子”,而是 “历史味道的解码者”。
之后的五年里他的足迹遍布全国,为了重现失传的恩施漆器工艺,他拜师当地老匠人,因接触漆树汁液浑身过敏,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却坚持跟着师傅打磨漆器纹样。
为了拍好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他在陕北农村住了半个月,跟着鼓手们学打鼓的基础节奏,只为镜头能捕捉到鼓点与黄土碰撞的真实力量。
他还记录过快失传的 “盒子灯”! 这种传统花灯需手工扎制骨架,再贴上绘有戏曲故事的绢面,点亮后灯影流转如皮影戏,南翔不仅拍下制作过程,还特意采访了仅存的两位传承人,听他们讲花灯在节庆里的往事。
南翔从不用 “猎奇” 吸引流量。他的视频里非遗不是冷冰冰的 “展品”!拍羽毛风筝时他会记录传承人教村里孩子扎风筝的场景,孩子们的笑声与飞舞的风筝交织,让 “传承” 有了代际温度。
复原《东京梦华录》里的 “乳糖真雪”时,他会顺带讲解宋代市井的饮食文化,让观众知道 “古人的夏天也很清凉”。
也正因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他才能以 “传统文化创作者” 的身份站上阅兵观礼台!
当很多网红在追逐短期流量时,南翔用五年时间证明:把冷门非遗讲成 “年轻人爱听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实力。
在烟火气更浓的街头,另一位 “网红” 则用一碗炒粉,诠释了 “善意” 能带来怎样的影响力。
这位 “网红” 是南昌街头的炒粉摊老板,他的走红没有精致的脚本,只有一份突如其来的善意。
小米因想吃尧仔炒粉,赶路时不幸出了车祸,出院后躺在家里,最念叨的还是那口带着锅气的炒粉。
小米的朋友想给她一个惊喜,找到炒粉老板,希望他能带着工具去小米家楼下炒一次粉。
要知道晚上正是小吃摊饭点时生意最火的时候,一个小时能卖几十份,停下摊位去送粉,不仅少赚不少钱,还得扛着煤气罐、锅铲、米粉跑几公里路。
旁边摆摊的大妈都劝他:“他比较忙,没有空,别去了。”
可老板只迟疑了几秒就点头答应了:“晚上吧,七点左右。”
当小米被朋友 “骗” 到楼下,看到炒粉老板骑着三轮车、载着全套炒粉工具赶来时,当场红了眼,那碗在常人看来普通的炒粉,藏着她对 “正常生活” 的期待。
这段视频被小米的朋友上传后,尧仔炒粉摊彻底火了,每天都排起长队,锅铲子抡得直冒火星。
但火了之后的老板,没涨过一分钱价,
遥仔用行动证明,“网红” 的影响力,未必是多大的成就,也可以是把 “别人的小事” 放在心上的真诚。
说到真诚那就不得不提被网友称为 “故宫代言人” 的单霁翔!
这位前故宫院长用7年时间把 “高冷故宫” 变成了 “国民 IP”,他的 “网红之路”,藏着对文化尊严的极致守护。
2011年,单霁翔接手故宫时面对的是一个 “烂摊子”,文物损坏事件、“错字门” 等负面新闻不断,故宫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一度从 “文化圣地” 变成了 “管理混乱的古董”。
单霁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敢 “得罪人”申请取消外宾车辆进入故宫的特权。
当时有人告诉他:“这是延续了十几年的外交惯例,不能改。”
可单霁翔态度坚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不是特权通道,无论是谁,都该步行感受它的庄严。”
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按惯例车辆可直接开进午门。单霁翔提前安排保安关上了午门,等奥朗德的车队到达时,他上前解释:“故宫的每一块砖都是文物,步行才能更好地感受它的历史厚重。”
奥朗德听完,不仅没有不满,反而笑着下车步行,还称赞 “这样的故宫更有尊严”。
在任的7年里,单霁翔做的 “实事” 远不止这些,他推动 “无烟故宫”,清除了宫里的所有吸烟区,发现女性游客排队上厕所的时间更长,就把部分男卫生间改造为 “男女通用可变卫生间”,还增设了上千个休息椅。
他带着团队用 3 年时间走遍了故宫的9000多间房子,把开放区域从原来的30%扩大到80%,让太和殿旁的偏殿、慈宁宫区域等 “冷门角落” 也能与游客见面。
更关键的是,单霁翔解决了故宫的 “钱袋子” 问题!故宫门票收入需全额上缴国库,国家拨款仅够维持日常运营,文物修复、展览策划都需要额外资金。
在与交流会时对方一句 “故宫是个大 IP” 点醒了他,于是他牵头做文创:从浮雕小镜子、凤冠冰箱贴,到融入文物元素的盲盒、文具,每一件文创都藏着巧思。
其中最火的 “故宫日历”,更是成了 “文化符号”!2026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这一年的日历不仅收录了 300 多件书法名画,日期字体都从古代书法中拓印而来,扫描页面上的AR标识,还能看到文物动画。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