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官鹅,文化如歌。“五一”假期间,宕昌县以“文化进景区”为主题,在官鹅沟大景区鹿仁文化广场等地举办系列文旅活动,通过“娥嫚大舞台”文艺演出、广场舞展演、非遗文化展示等形式,将红色文化、羌藏风情与自然风光深度融合,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五一”期间,宕昌县积极构建"1+N"舞台直播模式,通过在鹿仁村、立界村、新坪村、美食街百姓大舞台等4个舞台进行歌舞、民俗展演,并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将极具地域特色的羌藏歌舞、非遗技艺展示、传统民俗表演等内容同步呈现给线上观众,多舞台联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宕昌的文旅魅力跨越地域限制,有力提升了城市文旅品牌影响力,推动“五一”文旅经济持续升温。
官鹅山门口,《娥嫚》广场舞掀起全民狂欢。官鹅沟景区入口处,《娥嫚》成为游客互动的焦点。身着羌藏服饰的演员与游客共舞,背景音乐《娥嫚》悠扬动听,歌词中“有一个姑娘名叫娥嫚,她家住在陇上江南”的故事与官鹅沟山水相映成趣,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舞蹈,展现了“广场舞+”的创新活力。
游客深度参与。来自四川、青海等地的游客纷纷加入舞队,体验跳《娥嫚》、唱《娥嫚》的乐趣。一位北京游客表示:“在这里跳舞,仿佛置身于官珠与娥嫚的爱情传说中,感受到了宕昌的浪漫与热情。”
记录非遗技艺,展示非遗风采。在官鹅沟景区、哈达铺景区设立非遗项目、产品展示区,展示省级非遗项目宕羌傩舞、羌藏服饰制作技艺,同时向游客展销宕昌非遗产品沙湾红谷罐罐酒、旋活木雕、剪纸、环县道情皮影戏、庆阳香包刺绣等产品。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制作过程,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品尝购买非遗产品,了解传统技艺的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感受宕昌非遗的独特魅力。
文旅融合,从“生态碗”到“旅游饭”。宕昌县以“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文化进景区活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官鹅沟景区“五一”期间日均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周边民宿、农家乐爆满,当地群众依托旅游产业实现增收。
娥嫚大舞台创新打造的“1+N”舞台直播模式,深度融合民俗展示、互动体验、IP孵化、潮流文化与线上直播,构建起多元共生的内容生态链。其中以《娥嫚》歌舞表演最受游客关注,除《娥嫚》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川剧变脸等节目也轮番上演,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以灵动的舞姿、深情的演绎,展现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与欢呼声,许多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来自四川的游客李先生表示:“这次“五一”出游选择这里真是太对了,原本只是被自然风光吸引,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这些节目让我对当地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的非常震撼,这趟旅行超值!”
“本来排这么长的队心里还有点烦躁,没想到这边娥嫚大舞台的表演这么精彩!歌舞、民俗展示轮番上阵,一下子就把气氛带热了。能在等候时看到这么高质量的节目,心情瞬间舒畅,不得不说,宕昌县委、县政府真是把细节做到位了,太用心了!”来自浙江的王女士说道。
一位当地旅游从业者介绍,娥嫚大舞台的演出自推出以来,就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在‘五一’这样的旅游高峰期演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还进一步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 。
这个“五一”,宕昌用文化为山水赋魂,以活动为经济赋能,不仅让游客领略了“红色圣地、千年药乡、山水官鹅”的独特魅力,更书写了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城关镇立界村民说:“以前靠种药材,现在靠‘种风景’,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刘国庆 张吉平)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