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吴石同志是我党的重要成员,他曾在新中国解放之际来到台湾,还做到了国防次长的位置,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多次向大陆提供重要情报,在促进两岸统一和解放台湾的问题上有突出贡献,后因叛徒出卖而被杀害,算得上光宗耀祖。
但他的后人却很有意思,明明父辈是烈士,儿子却在河南生活得非常低调,一度不被他人所知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或许是早年的出身决定了后来的信仰,吴石将军在198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1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福建辛亥北伐学生军,21岁以第1名的成绩顺利从湖北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毕业,后来在保定军校深造时,又是以第1名的优秀成绩被称为状元。
从这一方面来讲,根本无人能出其右,因为表现优秀,吴石在37岁的时候考入日本陆军大学,不仅在军事方面的造诣颇深,而且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足以称之为全才。

1934年从日本回国之后,吴石在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任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很快投身一线战场,并且拟定了包围武汉作战计划,这时候的吴石堪称左右逢源,因为当前国家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而他又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所以在抗日战争初期,吴石在幕后进行了非常出色的情报工作,所以很快得到了提拔,43岁就成为国民党的陆军少将,5年之后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过程中,吴石参与策划了长沙、湘桂、桂南、昆仑关等重大会战,可以说是带动了整个抗战局面,并且获得了国民党高层的肯定与表彰。

虽然国共的第1次合作已经破裂,但吴石同志在作战期间也对我党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在后来听过周恩来同志的演讲之后,和叶剑英等人也有了交往,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策略非常赞同。
至于对国民党的彻底失望,是在桂柳战役之后,当时的国民党内部经常会出现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情况,吴石非常痛恨这种现象,尤其是看到国民党大后方出现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窘况时,对蒋介石就越发不满。
加上后来他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让吴石彻底失望,这时候的他认为国民党违背民意,亡党亡国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在倾向上逐渐发生改变。

而在这一时期,与吴石将军存在过命交情的是他的老乡何遂,二人年龄相差6岁,但何遂很早就已经和中共产生联系,虽然他本人不是中共党员,大儿子何康以及其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我党的地下党员。
最终在这个红色家庭的影响以及我党的争取之下,吴石决定通过何康与我党联系,但国民党对于这件事情并未察觉。
当时的蒋介石依然把吴石当成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不仅把退守台湾之前的一大批重要情报调动工作交给了吴石,还在1948年电令吴石前往台湾,并承诺了国防次长的职务。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走还是留,对于吴石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大方向,一番抉择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去台湾继续潜伏,因为吴石在权衡之后认为,没有什么能比解放台湾和祖国统一事业更加重要,个人的风险都在其次。
为了避免引起蒋介石的怀疑,吴石在和妻子王碧奎商量之后,决定把儿子和大女儿留在大陆,带着次子和妻子一起从香港转道,前往台湾,随后在国民党国防部任职。
这个被留在大陆的孩子,就是后来吴石的后人吴韶成。

根据吴石张子吴韶成的回忆,父亲是一个常怀正义之心的人,早在1940年他奉命调往广西的时候,就已经在军务之外着手公益事业,甚至还组织了福建旅桂同乡会,并借由和白崇禧的关系不断招募闽人参军,扩大抗日队伍。
后来吴石调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家庭也随之搬迁来到了柳州,但他却坚持将孩子留在了桂林上学。
在吴韶成的印象之中,父亲吴石一直在为国家殚精竭虑,虽然在自己上学期间,只是偶尔得空回家,但他也能看到那满挂于家里的军用地图以及作战计划,这些都是由父亲亲自草拟。

由于当时国民党的战区长官部设在柳州原兵工厂旧址,而吴石的家就在旁边的一座平房内,为了方便,吴实干脆将一系列的工作都搬到了家里,每天早上,他总是骑着高头大马到郊外驰骋练武,为手下官兵做表率,闲暇之余还会练练书法,其余时间都投身于军事。
根据吴韶成所以说,有时候自己放假回来,父亲也未察觉,但他却对战争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仅仅是一个山洞突发烟雾,吴石就能迅速察觉到情况不对,果不其然,后来军火库爆炸山头直接被削去一半,而吴石却因为撤退及时而未受影响。

和共产党的联系,吴韶成也非常清楚,因为在柳州期间,父亲曾救过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的性命。
胡志明险些被当成日本间谍枪决,后来被带到了柳州第四战区长官部,当时正处于抗日作战期间,所以胡志明在吴石的帮助之下暂时留在了柳州,在解放战争爆发时,父亲对共产党的情报提供和暗中帮助,吴韶成也都有所了解。
因为从解放战争一开始,吴石就因为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逐渐倾向革命,还在担任国民党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中将主任的时候,暗中为共产党人提供便利,虽然这时候他还不是中共党员,但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儿子吴韶成只是知道父亲背后的光辉事业,但因为他当时年纪太小,并不知道父亲吴石已经决心为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吴韶成看来,父亲前往台湾似乎只是一次寻常的调动,却没有想过这一次分别却是永生不能再相见。
1949年夏天,二人于南京火车站告别,除了有事儿找何康这句话以及20美元之外,二人再也没有其他交流,此时的吴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儿子吴韶成对此依然一无所知。

到达台湾担任国防次长之后,吴石一直想尽一切办法为我党提供重要情报,包括台湾的布防图以及一些重要的作战计划等,作为共产党的密使1号,这些重要信息对于我们的军事决策意义重大。
但一个意外很快出现了,当我党派遣联络员去台湾进行情报交换时,被叛徒蔡孝乾出卖,吴石将军因此暴露,拼尽全力也未能护送同志们逃脱,最终被国民党抓捕并处决。
这个消息在半年之后才传出,而吴韶成也终于明白,那告别时的5个字就是父亲的临终嘱托,也是从这一刻起,他成为了烈士的后代。

其实按照当时我国对于烈士后代的待遇,吴韶成完全可以按照父亲的指示去找何康,只要证明了身份,就可以获得出国留学的重要机会,深造之后回国,完全可以谋个一官半职,从此衣食无忧。
尤其是像吴石这样提供关于两岸统一重要情报的人物,吴韶成作为他的后代,理应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越的待遇,但他却和父亲一样,选择了沉默和低调,低调到隐入尘埃,无人知晓。
吴韶成和广大努力的新中国青年一样,从南京大学经济系顺利毕业,随后被分配到了河南冶金厅,这时候的他从最底层开始工作,平常对于自己的家庭背景以及身世从未提及。
最后从隐藏到广为人知还是因为吴韶成档案上“国民党旧军官家庭”的成分认定。

因为当时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环境特殊,对于因此而带来的各种误解,哪怕是到后来风声最紧的十年,吴韶成依然选择了沉默,他认为这样做是对父亲最后的保护。
对于自己的一贯低调,吴韶成解释为自立为善,他认为父辈的荣耀虽然耀眼,但有时候隐忍也是一种选择,有时候独善其身,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的低调,绝非寻常之人所能做到。

时间转眼到了1973年,周总理在风波之中力排众议,追认吴石同志为烈士,并且给吴韶成送来了抚恤金。
对于这次跨越23年的认定,他依然表现得非常低调,除了深深的感动之外,将父亲所有的抚恤金全都作为党费上交,如此的觉悟,如此稳重的作风,我们似乎在吴石后人的身上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义无反顾前往台湾的将军。
这份荣耀是沉默的,而他的后人更加沉默,后来吴韶成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到后来退休才悄然离开。
参考文献
[1]张文奎.丹心护榕:吴石的福州往事[N].福建日报,2025-10-17(007)
.DOI:10.28232/n.cnki.nfjrb.2025.009059.[2]郑立.碧血丹心——记牺牲在台湾的传奇英雄吴石[J].福建党史月刊,2014,(19):6-15.
[3]王朝庭.潜伏英雄:“密使一号”吴石虎穴藏忠魂[J].理论导报,2011,(05):59-60.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