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明堂访古记:一个退休老头眼中的“名堂”

"老张,这回咱们可要搞个大名堂!"站在洛阳地铁站口,老同学何胖子神秘兮兮地拍我肩膀。

四月的牡丹花香裹着春风扑面而来,我却被他这句话拽回了少年时代读过的《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仿佛还听到当年的语文老师敲着黑板,说这明堂是天子与天地对话的圣殿。

(一)

我们带着近乎“朝圣”的心情走进明堂。

金碧辉煌的正殿,摆放着“龙椅”(或称凤辇?),如欲“登基”拍照打卡,花上50元便可过过瘾。

讲解员对我们说,现在的明堂就建在历史遗址之上。据她介绍,1986年考古发掘明堂基址,2010年启动保护展示工程,2012年重建对外开放……

讲解员的介绍语音平缓但穿透力极强,将我们带进武周王朝那个年代:当年女皇力排众议,不顾儒臣"明堂当建郊外"的祖训,硬是把象征天命的礼制建筑塞进皇城中心。这般离经叛道,倒真应了洛阳俚语"搞名堂"。

不同时期明堂的模型

顺着坡道拾级登上复原的明堂三层,九鼎造型的穹顶压得人喘不过气。据说这里比故宫太和殿还高七米,透过落地窗望出去,恍惚看见公元689年正月初一的盛况:

数万百姓在殿前广场领御赐酒肉,胡商牵着骆驼仰望九龙捧珠的鎏金宝顶。讲解员说当年有儒生痛骂这是"妇人僭越",女皇却笑纳了北门学士"自我作古,用适于事"的建议——这群寒门出身的智囊团,早看透了那些腐儒的迂阔。

(二)

在负一层的全息剧场,武周盛景如画卷展开。当影像里的武则天在明堂颁布《臣轨》时,我突然记起《资治通鉴》里那段争议:女皇为广开言路设铜匦,却遭老臣讥讽"妇人听政,必生妖孽"。

唐代洛阳城(模型)

可正是这些"妖孽"新政——首创武举、殿试,推广《兆人本业》农书,让寒门子弟第一次摸到了仕途门槛。摸着展厅里复刻的十二时辰铜漏,忽然觉得这哪是计时器,分明是打破门阀的倒计时。

唐代明堂中心柱遗址

最震撼的是中心柱遗址。直径十米的巨坑里,四块青石础沉默诉说往事。695年那场大火后,女皇宠臣薛怀义被诛,宰相姚璹却劝她:"昔周室明堂焚,武王克商;汉武建章灾,乃兴太初历。此非灾异,实祥瑞也"。看着础石上的焦痕,我仿佛听见女皇的笑声——她终究在灰烬上建起更高的通天宫,用九鼎取代了佛像,在儒佛之间走出第三条路。

(三)

当晚我们吃过洛阳水席,东道主章科陪同我们车游夜洛阳。新明堂的灯光渐次亮起。何胖子举着手机录视频:"老铁们看这新名堂!地下是唐砖汉瓦,地上是钢结构,武则天要活着都要站来点赞!"

不远处,穿汉服的姑娘们正用AR设备与虚拟女皇合影,孩子们在研学工坊捏着陶泥鼎。1300年前百姓入宫吃御宴的盛景,如今化作文创雪糕的香甜。

临别洛阳那天,我专门到书店买了本《明堂考》。翻开泛黄书页,北魏孝文帝融合胡汉的明堂、武周冲破礼教的明堂、今人守正创新的明堂次第浮现。

收银姑娘笑着说:"老爷子,您这趟可算搞明白'名堂'了?"我指指书里夹着的牡丹标本——当年女皇下令"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如今这株新时代的"洛阳红",不正开在古今交汇的枝头?

归途高铁掠过暮色中的明堂,八角攒尖顶映着晚霞如鎏金铁凤。手机弹出何胖子的朋友圈:谁说退休只能坐在家中当“三等良民”?咱老哥老姐在神都搞大名堂啦!配图是他和他老伴坐在"龙椅"上的憨笑。

我忽然懂了:从《木兰辞》到元宇宙,从青铜鼎到钢构架,所谓"名堂",不就是这般打破陈规、赓续文明的勇气?

#春日生活打卡季#(部分配图源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旅游   明堂   洛阳   名堂   老头   眼中   女皇   讲解员   木兰   天子   当年   遗址   鎏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