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让历史“对话”新生,700米文化街巷高云岭焕新升级

视频加载中...

在南京市鼓楼区,有一条南起厚载巷、北至湖南路的700米街巷——高云岭。7月1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条街巷在鼓楼区城管局、湖南路街道的联合整治下,正以全新姿态诉说着城市的记忆与温度。

改造背景:让老街巷焕发民生服务的新活力

高云岭因历史上“高士云集”而得名,蔡堡、吴贻芳、匡亚明等20余位文化名流的旧居散布其间。今年以来,鼓楼区在充分考虑到高云岭历史文化背景的基本上,匠心打造“高士集”“云岭屋”“观云口”等新地标,让老街巷在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焕发出民生服务的新活力。

“改造之前,高云岭23处名人旧居因岁月侵蚀变得印记模糊,围墙破损、设施陈旧。”湖南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负责人邱璟介绍,“不仅如此,这条街巷狭窄,居民缺少休憩空间,而且店招杂乱、花池破损,甚至消防通道经常被违停车辆占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24年,湖南路街道、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启动“打通生命通道”行动,在高云岭沿线清理了70多辆机动车,加装了交通隔离护栏和隔离桩,让小巷的交通秩序和消防安全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整体环境仍需全面提升,以匹配居民对品质生活的期待。

年初,根据《鼓楼区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区城管局、湖南路街道以城市“微更新”理念推动高云岭改造升级,目标是将这里从“背街小巷”变为“有记忆、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街巷,让小巷既能承载文化根脉,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焕新之后:重塑历史遗迹,打造多个文化地标

湖南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倪朝晖介绍:“高云岭的整治主要围绕形象提升、围墙和花坛更新、文化墙展示、店招出新、景观空间提升等多个方面推进。其中,最具特色亮点无疑是‘高士集’和‘云岭屋’。”

记者注意到,焕新之后的“高士集”,成了会发光的“露天艺术馆”。夜幕降临时,蔡堡“演化需严谨”、吴贻芳“教师心藏大爱”、徐悲鸿“人不可无傲骨”等箴言,透过光影跃然墙上,成为街巷中闪亮的文化坐标。

在名人旧居的艺术再造方面,高云岭39号高马得旧居以“不像不成戏,真像不算艺”的戏曲画韵为核心,墙面雕刻融入脸谱元素;39-1号武中奇旧居将“笔如风云气如虹”的书法精神凿刻石墙,再现“武体”苍劲;54号喻继高旧居则以“人与花鸟相看两不厌”为意境,工笔画意流淌于墙面,让艺术与生活无缝衔接。

街巷的一角,傅抱石“无生活,谈何艺术”的思想被转化为图文装置,路过的居民与游客随时可驻足与大师“对话”……

未来构想:可漫步可休憩的社区“会客厅”

据介绍,“云岭屋”是原来破旧凉亭改造的多功能文化驿站,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设计上选取历史时期的屋顶构架,玻璃砖墙既透光又保留斑驳质感,檐口悬挂的老照片墙承载着从1912年至今的街巷变迁。

不仅如此,环形座榻成为“银龄社交场”,老人在此喝茶聊天;棋牌桌旋转后即可变为“社区议事厅”,方便居民围坐在一起共商街巷事务。还有“老物件橱窗”,展示居民捐赠的旧棋盘、老茶壶,每一件都承载着记忆,让年轻人也能触摸到街巷的历史温度。

邱璟介绍,高云岭整治的过程中,居民议事会收集到了“店招防雨水”“花池改休憩凳”等建议,相关负责人督办倾斜电线杆与杂乱飞线的入地改造,让空中“蜘蛛网”消失。接下来,湖南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将加强巡查,严控机动车占用通道行为,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让“生命通道”始终畅通无阻。

如今,漫步高云岭,从厚载巷入口的历史文化墙出发,途经青云巷转角蔷薇攀缘的弧形墙,在老杨馄饨店的灰墙黛瓦下品尝舌尖记忆,最后在文云巷花坛的鸡爪槭红叶旁驻足——八大主题节点串联起的,不仅是建筑与景观的更新,更是一场穿越百年的文化之旅。

通讯员 于璐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旅游   云岭   鼓楼   街巷   南京   新生   文化   历史   旧居   湖南路   街道   居民   中队   小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