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店的“日抛”行为,不妥!

“这不是浪费是什么?”

近日,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在营业结束后,将一筐筐未售完的面包径直扔进垃圾袋的画面,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这些看上去金黄酥脆、仿佛还在散发诱人香气的面包,转眼成了冰冷的废弃物。面对质疑,该店店员表示,当天卖不完的面包,会在营业结束后做销毁处理,“虽然觉得浪费但没办法,这是公司规定,只能照做”。

在记者看来,如此场景岂止是商业策略的失误,更是传统美德的丧失。

从精选的小麦粉到工人巧手揉捏,从烤箱的热浪到橱窗的暖光,面包的每个制作环节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劳作,而它的最终价值在于成为消费者口中的食物。然而我们却看到,在这家店铺营业时间结束时,这些本可滋养生命的食物却瞬间沦为亟待处理的“垃圾”。

社交平台上,一面是对面包店扔面包的心痛,一面是对“面包刺客”的吐槽。当商家以“保持品质新鲜”为由辩解时,许多网友并不买账。在大家看来,当天卖不出的面包虽然过了最佳“赏味期”,但它还有很多可被利用的方式,仍被一部分群体所需要。更有网友认为,商家的举动,更像是“作秀”,以这种手段来彰显品牌对新鲜度的严苛要求。

我国是粮食进口国,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确保粮食安全,既有赖于粮食稳产增产,也需要降低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的损失率。特别是消费环节。近年来,反对粮食浪费蔚然成风,许多餐饮商家都打出反对食物浪费的倡议,推出“小份菜”“半份菜”,而面包店的“日抛”行为显然与社会一直以来推崇的反浪费背道而驰。

“卖不完就扔”背后,隐藏着一套冰冷的商业逻辑。在追求极致效率和标准化服务的当下,许多商家将浪费视为不可避免的成本。他们担心折扣销售会损害品牌形象,恐惧食品捐赠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更不愿投入额外人力管理余量食物。

然而,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不仅需要产品的香气,更需要道德的芬芳。在这方面,市面上已有不少烘焙店提供了启示:有的在打烊前半小时启动折扣促销,既惠及顾客又减少浪费;有的与慈善机构建立合作,将余量面包送往养老院、环卫工作站;还有的创新产品形态,将剩余面包加工成面包干、面包糠等衍生品。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应融入日常经营的每个细节。在这方面,法国的立法实践值得借鉴——该国明令禁止超市丢弃未售出食品,强制要求捐赠给慈善机构。

更深层看,面包浪费不仅是企业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习惯于物质的极大丰富,往往对浪费现象视而不见。遏制浪费,需要从教育入手,培养新一代对食物的敬畏之心;需要政策引导,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节约机制。真正的现代化,不应是冷漠的计算和高效的丢弃,而应是科技与人性的结合,是效率与温情的平衡。

浪费食物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耻的。面包店的“日抛”行为,不会给企业形象添彩;垃圾袋,也不是面包最好的归宿。(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美食   面包店   不妥   面包   食物   粮食   商家   余量   垃圾袋   环节   济南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