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吴石的三位主审官都是谁?其中一位的孙女后来火遍大江南北

吴石案发生在1950年,那时候国民党刚退到台湾没多久,整个岛上风声鹤唳,到处是抓间谍的行动。吴石本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衔,从大陆时期就混得风生水起,可他其实是中共的地下情报员,代号“密使一号”。他潜伏多年,提供过不少关键情报,比如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这玩意儿对蒋介石来说是心头肉,一漏出去就等于把老底全抖落了。

案子是怎么爆的呢?1950年1月29日,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落网,这家伙的记事本上记着“吴次长”三个字,保密局顺藤摸瓜,很快就盯上吴石。3月1日晚上,吴石在家被抓,紧接着他的副官聂曦、联勤总部总监陈宝仓,还有从舟山押回的朱谌之(也就是朱枫),全成了嫌疑人。

王正均和林志森也牵扯进来,总共六个人。保密局的审讯从3月开始,一直拖到4月初,卷宗堆得老高,情报细节一条条挖出来。吴石没扛多久,就招了,从他加入中共开始,到怎么传情报,全抖落干净。

这案子在台湾高层炸了锅,蒋介石亲自过问,非得从严从快不可。3月底,国防部参谋总长周至柔开始筹备审判,考虑到吴石级别高,得走特别军事法庭的路子。4月7日,周至柔签报告,建议指派蒋鼎文当审判长,韩德勤和刘咏尧当审判官。

蒋介石11日批了,这三人选得有讲究,都是国民党老将,跟吴石有旧交情,但也都是蒋的亲信,表面上看是程序正义,实际是想稳稳地把事儿办成铁案。

吴石案不是孤立的,那年台湾刚稳住脚跟,国民党内部人心浮动,蒋介石急需杀鸡儆猴,震慑潜在的“匪谍”。据档案记载,吴石提供的情报价值巨大,涉及台湾防御全貌,这让蒋介石颜面扫地。

审判从4月中旬开庭,到6月初就该收尾了,可没想到,三位主审官的决定让事儿急转直下。整个过程不到三个月,从抓人到枪毙,速度快得像赶场子,背后是政治高压下的产物。

说起这三位主审官,得从他们的军旅路子讲起,每个人都赶上了国民党从北伐到内战的乱世,履历厚实,但也各有坎坷。

蒋鼎文是最资深的,1893年生在浙江诸暨,早年投军,1916年进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在浙军混迹,1924年去黄埔军校当教官。东征北伐他冲在前头,1926年升师长,在江西战场指挥渡河作战,部队机动性强,他得了“飞将军”的绰号。1930年代围剿红军,他带队在赣南布防,1933年中原大战时奔波陇海线,升军长后在福建沿海设防。

抗日时期,蒋鼎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武汉会战在河南信阳阻击日军,1944年豫中会战和桂柳会战打得惨,部队在洛阳和桂林失守,他声誉大跌。抗战胜后1945年升陆军一级上将,1946年当总统府参军长,1948年管浙江省主席。1949年退台后闲置,到1950年吴石案时,他已经是二级上将,基本靠边站了。这次被拉来审判,估计是蒋介石给他个台阶,让他重回圈子。

韩德勤比蒋鼎文年轻点,1892年生江苏泗阳,1908年进南京陆军小学,1916年也考保定六期,跟顾祝同是同学。毕业后在北洋陆军干排长,1922年升连长,在津浦铁路设卡。1924年原配去世,续娶胡嘉瑞。1927年投国民革命军,当税警总团团长,在上海维持秩序。

北伐后围剿红军,在安徽淮南一线布防,1931年得三等宝鼎勋章,1933年第三次围剿在江西兴国吃亏,部队溃散。

抗日时,韩德勤1937年任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江苏主席,在苏北南线迎击日军,徐州会战反攻天生港,武汉会战破坏津浦铁路。1939年统苏北部队,1940年黄桥战役收复黄桥镇,但新四军反击损失重。1943年山子头战役被俘,四个多月后获释。

1945年得抗战胜利勋章,1947年当国民大会江苏代表。1949年退台,1950年吴石案时中将衔,忠心耿耿但战绩平平,蒋介石就吃他这套。

刘咏尧最年轻,1909年生湖南醴陵,书香门第,1922年毕业岳云中学,1923年进广州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转黄埔一期,才15岁,是期中最小的学员。东征从排长升连长,攻克淡水阵地。北伐在武汉设防,1927年得二等宝鼎勋章。1930年代转政治工作,当国民党军队宣传军官。

抗日时在重庆调度军需,1941年陆军大学教官,1945年升国防部次长,管部队思想教育。1948年政治部主任,1949年退台,1950年时中将,主管意识形态,跟吴石同级。

这三人履历一铺开,就能看出蒋介石的算盘:蒋鼎文老资格,韩德勤忠心,刘咏尧懂政治,三人合起来审判吴石,程序上没毛病,但也埋下变数的种子。

他们跟吴石的交情不浅,蒋鼎文早年北伐时就认识,韩德勤保定规矩叫吴石学长,刘咏尧黄埔时吴石是前辈,这种旧谊在高压下成了隐患。

审判从4月15日正式启动,在国防部会议室,卷宗上千页,证据链条铁板钉钉。吴石的供词详尽,从加入中共到情报传递路径,全招了。陈宝仓管联勤情报,聂曦是联络人,朱谌之从舟山带情报,王正均林志森是外围。法庭核对姓名籍贯,吴石49岁湖南人,陈宝仓47岁江苏人,聂曦38岁四川人,朱谌之27岁浙江人,其他两人也一一过堂。

审理一个多月,三人每天翻卷宗,讨论量刑。吴石抗战有功,第三次长沙会战出力,还拿过勋章,陈宝仓聂曦也算同僚。6月初,他们联名呈文周至柔,建议重判但免死刑,理由是念旧情和军功。这报告转到蒋介石手里,6月7日在溪口看完,气炸了,当场红笔批注,斥三人徇私,革职并下死刑令。

6月10日下午4点,临时审判台子上,蒋鼎文宣读判决,死刑立即执行。宪兵押人,过程不到10分钟。下午5点,马场町刑场,吴石中两枪倒地,陈宝仓聂曦随后,朱谌之中六枪,血染黄土。其他两人王正均林志森也枪毙。

求情这事儿在国民党内部传开,周至柔起初选三人就是避报复,可没想到他们真动了恻隐。蒋介石震怒不光是为吴石,更是为树立权威,台湾刚来,内部清洗势在必行。

这案子成了标杆,后续抓了上千“匪谍”,白色恐怖从此拉开大幕。三人被革职,仕途基本断送。

刘若英是刘咏尧大儿子刘纬文的女儿,1970年生台北,1990年代以《后来》爆红,两岸三地火遍街头巷尾。她出身军人世家,小时候爷爷爱听她唱黄埔校歌和绿岛小夜曲,家族故事影响深远。吴石墓在北京香山公墓,碑面向东南,对着台湾。

这案子过去70多年,成了白色恐怖的缩影,三位主审官的名字永系其中,提醒后人,权力游戏里,个人命运往往是牺牲品。刘若英的歌声穿越时空,让历史不那么冰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历史   主审   大江南北   孙女   蒋介石   周至   国防部   台湾   国民党   情报   保定   保密局   案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