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店长为啥让部分年轻人上头?想简单体验,结果有人满意有人愁

人们不管逛哪个潮流商圈,总能看到品牌在搞“一日店长”的活动,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还专门为这事儿跑去打卡,让这模式成了当下很火的营销路子。

其实它也不是刚出现的新鲜玩法,早从国外传过来,慢慢从时尚圈延伸到更多行业,现在很多领域的品牌都爱用。

能当“一日店长”的人也越来越多样,不光有大家熟悉的名人,普通消费者或者品牌自己人也有机会参与,网上相关的讨论和关注量更是高得吓人。​

只是,为啥这么多品牌都盯着这模式?它到底能给品牌和消费者带来啥,会不会藏着没注意到的问题,这背后的门道还值得好好琢磨。

现在超火的“一日店长”

最近,在全国诸多潮流商圈中,“一日店长”这一营销玩法层出不穷,它俨然成为众多品牌吸引线上线下流量的“万能法宝”,备受青睐。​

效果着实显著,无论是邀演员歌手调制香氛,还是请体育冠军制作面包咖啡,这般跨界联动总能吸引众多粉丝纷至沓来,打卡消费。​

“一日店长”也并非新鲜概念,最早发源于日本时尚圈,起初,品牌会邀明星代言人出任“临时店长”,凭借明星效应为店铺积攒热度、制造话题,吸引大众目光。

后来,随着日本动漫影视行业的蓬勃兴起,这一模式传入二次元圈。品牌特意邀请Coser、声优等跨界人士助阵,既契合粉丝“打破次元壁”的期待,又成功激发其进店消费的热情。​

此模式并非初露锋芒,早在2016年,林志玲便以“一日店长”的身份,为浪琴表门店站台,当时,此事备受瞩目,“一日店长”一词也随之走进大众视野。​

此类线下活动通常仅持续一日,期间,不仅会推出专属周边产品,还设有签名、合影、为顾客点单及收银等互动环节,这些举措对粉丝颇具吸引力,让他们心甘情愿买单。

到了去年下半年,这模式更是彻底火了,2024年9月的时候,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有个国外品牌开了限时体验店,还请了宋雨琦当“一日店长”。​

她系上围裙,亲自为众人介绍产品,言语间热情洋溢,介绍细致入微,之后,又向大家展示了该品牌别具一格的打包服务。​

同年11月,某茶饮品牌特邀“冠军大使”樊振东担任深圳门店“一日店长”,樊振东亲制热门饮品,引得现场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场面一度火爆至极。​​

不可小觑的,不独是明星的影响力,网红KOL也有不容轻忽之力。​

就像今年4月,有个茶饮品牌公开数据说,请了“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这两个知名短视频博主当“一日店长”。​

活动当日,参与活动的门店总出杯量一举突破1000杯,这一佳绩,将粉丝经济直接转化成了可观的销量。​

现在“一日店长”的范围特别广,从茶饮、美妆到二次元零售都在用,而且人选也不止明星网红了,不少品牌高管会亲自上,还有品牌公开招“素人店长”。​

数据清晰展现了火爆的程度,小红书上“一日店长”话题浏览量逾1亿,讨论超65万次。

不过话说回来,品牌这么做,确实能让品牌形象更突出,也能让粉丝更黏品牌,这也是为啥大家都愿意用这招。​

为啥“一日店长”能成流量密码?​

现在消费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一日店长”为啥能突出重围,成了很多品牌抢着用的流量密码呢?其实仔细想想,“一日店长”大概就是“握手经济”的2.0版本。​

“握手经济”同样也起源于日本,起初只是和偶像产业关联甚密,日本女团AKB48举办的“握手会”,就是这一经济模式的典型范例。​

AKB48秉持“触手可及的偶像”理念,粉丝只需购买专辑,就能够拥有10秒和偶像握手的宝贵时光,如果运气很好的话,,更可以借助抽奖赢取更多与偶像近距离会面的难得机遇 。

凭借“握手营销”,AKB48当时多张单曲首周销量突破百万,缔造诸多销售传奇,此后,“握手经济”从娱乐产业拓展到其他实体行业,“一日店长”模式便应运而生。

往昔传统商业交易中,消费者更青睐产品功能、价格等实用要素,然而在“握手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甘愿为与偶像互动、获取情感体验而慷慨解囊,展现出消费观念的转变。​​

这打破了传统交易那种冷冰冰的感觉,让消费过程变得有温情、有温度,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就像“Just So Soul研究院”的《2024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里说的,在Z世代的消费中,差不多40%的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买单,“一日店长”正好踩中了这个点。​

而且从社会学角度看,根据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延伸一下,现在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疏远,大家特别需要那种不带有功利性的社会互动,想通过情感联结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一日店长”就是通过搭建一个能让人沉浸式互动的场景,形成一个临时的情感共同体。​

在互动的时候,大家能暂时放下平时社交里的防备,在真实的服务和被服务过程中,让情感双向流动,这在现在的社会里,算是很稀缺的情感交流方式了,还能传递温暖,所以大家才愿意买账。​

跟风搞“一日店长”​

虽然“一日店长”火得一塌糊涂,但也引来了不少争议,不是所有品牌搞这个活动都能收获好评,有的反而弄巧成拙。​​

比如有个知名的潮玩品牌,找了和自己品牌IP没啥关系的网红当“一日店长”,结果粉丝不买账,质疑这个网红是反向“蹭流量”,还说品牌搞这个活动是“公款追星”。​

这就提醒品牌了,找“一日店长”的合作对象,必须得和品牌IP的内涵深度匹配,这样才能给品牌加分,不然反而会拉低品牌口碑。​

还有,线下活动也很容易让网红“滤镜碎掉”,不少粉丝就是因为线下参加了“一日店长”活动,对自己的偶像彻底“幻灭”。​

比如有个在小红书上打造出360度无死角颜值的KOL,在一次“一日店长”活动里穿了超高的增高鞋,结果被网友吐槽“感觉品牌都变Low了”。​

这说明品牌选人的时候,不光要看对方的流量,还得考虑对方的形象是不是和品牌契合,能不能撑得起场面。​

此外,如果品牌过度依靠颜值网红引流,却对活动体验置不管不顾,那么就容易让消费者心生反感。

有消费者就吐槽过“一堆人挤在门口,喘不过气”“流程乱得不行,从没见过这么差的主办方”。

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因为搞活动就随便涨价的情况,这些都会让消费体验大打折扣,甚至还出现过“颜值店长光顾着拍照,不帮忙收银”这种离谱的事。​

所以说,品牌跟风搞“一日店长”的时候,更应该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个营销模式规划得更细致、更系统。​

比如可以减少活动的次数,把精力放在优化产品组合、设计门店上,平衡好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别陷入“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的怪圈。​

“一日店长”现象,既是颜值经济和粉丝文化碰撞出来的结果,也是品牌在体验经济时代想办法突破的尝试。​

从邀请网红明星站台,再到邀请消费者参与共创,从单纯收割流量,到追求与消费者价值共生,只有真正洞悉年轻人需求,又坚守品牌本心的品牌,才能走的更远。

结语

“一日店长”能火这么久,本质是抓住了大家对新鲜体验和情感联结的需求,它让营销不只是卖东西,还多了点互动的温度,这也是不少品牌愿意尝试的原因。​

但热闹归热闹,要是只跟风不琢磨,忽略了体验好坏,或者选的人和品牌不搭,反而容易砸了口碑。​

毕竟消费者愿意来,不光是图新鲜,更盼着能真真切切得到满足。​

未来这模式能不能走得远,关键还看品牌能不能守住初心,别光盯着流量,多花心思把体验做扎实,毕竟一时的热度容易有,长久的认可才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美食   店长   年轻人   满意   简单   品牌   消费者   粉丝   模式   流量   情感   经济   偶像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