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在石上史诗:白集汉墓的千年回响


徐州的土地总带着一种深沉的历史质感,仿佛每一寸泥土下都沉睡着文明的密码。在贾汪区青山泉镇白集村的田野间,一座不起眼的封土堆静静伫立了近两千年,它便是白集汉墓——这座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的遗存,不仅是徐州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东汉祠画像石墓,更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东汉断代史。1965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拂去它身上的千年尘埃,那些沉睡的画像石与独特墓葬结构重见天日;2006年,它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来自东汉的文明馈赠,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尊崇与守护。


站在墓前,最先感受到的是时光的重量。封土堆高约2米,不算巍峨,却带着“平地起坟”的古朴匠心——古人未循深挖之途,而是直接在地面砌筑石构,再以封土回填,让这座墓葬与大地浑然一体,仿佛是从土地中自然生长而出。这种建造方式,既体现了东汉时期徐州地区的丧葬习俗,更暗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生命源于尘土,最终亦归于尘土,墓葬不过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温柔驿站。


顺着封土的指引前行,墓葬的整体格局渐次展开,祠堂、墓垣、墓室三部分层层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祭祀与安葬空间。最前端的祠堂早已不复当年全貌,现存的石砌山墙依旧挺立,墙面上的画像虽经千年侵蚀,线条依然清晰可辨。遥想当年,这里应有两面坡顶覆盖,祭台之上香火缭绕,族人在此跪拜祭祀,告慰先祖、祈求庇佑,祠堂便成了连接生者与逝者的精神纽带。祠堂之外,长方形的石砌墓垣环绕四周,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将祠堂与墓室纳入怀中,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为亡灵保留了一方静谧天地。


穿过墓垣,便抵达了墓葬的核心——墓室。全长8.65米的空间不算宏大,却暗藏巧思。低矮的墓门仿佛一道时光的门槛,让人不得不俯身而入,这种谦卑的姿态,恰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古人丧葬观念的呼应。墓室分为前室、中室与后室,中室两侧还附有耳室,后室则是夫妻合葬之地,这种布局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暗合了“前堂后寝”的生活礼制。最令人称奇的是叠涩式封顶,石块层层叠压、向内收分,既节省了空间,又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无需一钉一铆,却能历经千年而不塌,尽显东汉工匠的高超技艺。置身其中,昏暗的光线中仿佛能感受到两千年前的气息,那些砌筑石块的凿痕,那些空间布局的考量,都在无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如果说墓葬结构是东汉建筑艺术的缩影,那么24块精美绝伦的汉画像石,便是这部石质史诗的灵魂。这些画像石分布在祠堂及墓室各壁,以线雕、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技法雕琢而成,刀笔之间,既有写实的细腻,又有写意的浪漫,将东汉社会的万千气象凝固于石上。


目光掠过石面,东汉人的生活图景便鲜活起来。车马出行图中,骏马昂首嘶鸣,车舆华丽规整,骑士身着劲装,姿态昂扬,仿佛能听到车轮滚滚、马蹄声声,那是贵族出行的威仪,也是东汉社会交通发达的见证;宴饮庖厨图里,案几之上杯盘罗列,庖厨之中庖人忙碌,切肉、酿酒、备菜的场景栩栩如生,烟火气扑面而来,让人得以一窥东汉贵族的饮食风尚;舞乐杂技图更是灵动,舞者长袖翻飞,乐师鼓瑟吹笙,杂技艺人舒展身姿,一招一式间尽显飘逸,那是东汉人对娱乐生活的追求,也是当时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写照。


神话传说的题材,则为这座古墓增添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羽人背生双翼,身姿轻盈,正朝着天际飞升,那是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对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想象;九尾狐姿态优雅,眼神灵动,仙鹤展翅欲飞,羽翼翩跹,这些祥瑞之物的出现,寄托了古人对吉祥如意、子孙绵延的祈愿,也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体系。


而历史故事与生活场景的刻画,则更显温情。夫妇迎归图中,夫妻二人相对而立,神色温婉,似有千言万语欲说还休,那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流露;童趣喂鱼图里,孩童蹲坐水边,手持饵料,眼神专注地望着水中游鱼,天真烂漫的模样跃然石上,让这座肃穆的古墓多了几分暖意。这些画像石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将东汉人的喜怒哀乐、信仰追求一一镌刻,成为解读东汉社会生活、神话传说及丧葬文化的珍贵密码。


抚摸着画像石上温润的石质,指尖能感受到千年岁月的沉淀。这些石头曾是山野间的寻常之物,经工匠的巧手雕琢,便有了生命与灵魂;它们曾在黑暗的地下沉睡千年,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便重获新生,向世人诉说着东汉的文明与辉煌。白集汉墓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也不仅在于那24块精美的画像石,更在于它为我们搭建了一座跨越千年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穿透时光的迷雾,触摸到东汉的脉搏,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白集汉墓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伫立在田野间,提醒着我们从何处来。它见证了东汉的兴衰荣辱,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侵蚀,却依然完好地保存着那份来自远古的文明记忆。当我们凝视着那些画像石上的线条与图案,仿佛能与两千年前的古人对话,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永恒的追求。


这座小小的汉墓,承载的是一部厚重的东汉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它用石头的语言,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等待着每一个心怀敬畏的人,前来聆听那跨越时空的千年回响。而这份回响,也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文明传承中最珍贵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历史   汉墓   史诗   千年   东汉   墓葬   祠堂   墓室   古人   徐州   丧葬   封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