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打开手机,科技新闻比夏天的蚊子还密集:马斯克的Neuralink要给盲人装“电子视网膜”,稚晖君甩开源OS让机器人集体“军训”,海尔说他家机器人能把家务干到“老板都想给它交社保”,最狠的是国产6nm显卡直接跑《黑神话》——以前吹的“科技强国”牛,现在突然像拆盲盒一样全成真了?但先别急着欢呼,这些神仙打架的背后,藏着普通人未来十年的生存密码:要么学会“指挥机器人”,要么被机器人“指挥”。
以前看机器人展会,总觉得像逛杂技团:宇树的机器人翻跟头比奥运体操选手还溜,特斯拉的Optimus会拧螺丝但拧不紧瓶盖,轮到海尔的“家务终结者”海娃登场,现场演示叠衣服——结果T恤叠成了麻花。那时候谁要是说“机器人能做家务”,村口王师傅都会笑:“我家狗都会叼拖鞋,它行吗?”
结果这周直接打脸。海尔海娃在WAIC现场表演“拆快递+垃圾分类”,光谷东的“光子”机器人在展台拌沙拉、做奶茶,动作虽然慢得像刚学会用筷子的小孩,但至少没把沙拉酱挤到观众头上。更狠的是智元发布的“Genie Envisioner”平台,号称让机器人“先彩排再上岗”——比如擦玻璃前,先在虚拟空间模拟一万种“手滑打碎杯子”的场景,练到熟练再实操。这哪是机器人,分明是被老板逼着“加班彩排”的实习生啊!
但真要当“家务终结者”,还差得远。就说拖地吧,我家猫掉的毛能织毛衣,机器人遇到地毯边缘就卡壳;炒菜更别提,我妈炒个蛋炒饭要颠锅、调味、控制火候,现在的机器人连盐罐都拧不开。不过别急,稚晖君甩的“灵渠OS”开源计划,相当于给所有机器人发了本“武功秘籍”——以前各家机器人用自家系统,就像方言不通;现在灵渠OS当“普通话”,扫地机器人能跟炒菜机器人组队干活,未来可能真出现“机器人管家团队”。到时候估计会有家政公司哭着喊:“老板,我比机器人便宜,还会唠嗑!”
这周最让我激动的,是两条“硬科技”新闻:清华大学搞出了EUV光刻胶,国产6nm显卡GPU直接在发布会跑《黑神话:悟空》。要知道,以前提到芯片,咱们就像被人掐着脖子——ASML的EUV光刻机不卖,台积电不给代工,连光刻胶这种“芯片粉底液”都得进口。现在倒好,清华团队把EUV光刻胶搞出来了,相当于化妆不用再买进口大牌;6nm GPU“砺算7G106”性能赶超RTX 4060,实机演示《黑神话》时,现场观众集体“卧槽”,弹幕全是“老黄看了沉默,苏妈看了流泪”。
这可不是突然“开了挂”。就说EUV光刻胶,光刻胶这东西,涂在硅片上要扛住极紫外光照射,还得精确到纳米级图案,比女生画眼线还考验技术。清华团队估计在实验室熬了无数个通宵,失败了上百次,才把这“卡脖子”的材料搞出来。6nm GPU更不用说,以前国产显卡要么性能拉胯,要么靠“PPT发布”,这次直接实机跑3A大作,就像以前国足踢不过越南,突然赢了巴西——虽然只是“友谊赛”,但至少证明“我们能行”。
还有德赛电池的“主动安全AI电芯”,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给电池装了个“保镖”。以前电动车充电起火,就像“定时炸弹”,现在AI实时监控电芯温度、电压,发现异常直接断电,相当于给电池配了个24小时值班的医生。这种技术落地,以后买电动车不用再问“会爆炸吗”,而是“续航多少”。
不过别盲目乐观。EUV光刻胶要量产,还得过“良率关”;6nm GPU要抢占市场,得拼价格、拼生态——英伟达有CUDA,AMD有ROCm,咱们的“砺算”得赶紧搭自己的软件生态,不然就像买了个高级烤箱,结果没有食谱,只能烤红薯。但不管怎么说,这波“王炸”至少证明:以前别人说“中国人搞不出”,现在我们能拍桌子说“你看这是什么”。
以前提到AI大模型,那是大厂的“私家花园”——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各家都把模型当宝贝藏着,想用来赚钱。结果这周国资委直接甩出“焕新社区”开源平台,汇聚了244个行业垂类模型,稚晖君的灵渠OS也宣布开源,腾讯甚至在WAIC上说要“披露机器人领域全新进展”。这哪是内卷,分明是“大厂集体拆墙”:以前关着门自己卷,现在打开门喊“大家一起卷”!
为啥突然这么“大方”?因为AI大模型就像包饺子,光自己包不行,得有人调馅、擀皮、煮饺子。比如做医疗AI,需要医院数据;做农业AI,需要农田数据。大厂自己搞不定所有场景,不如开源让中小企业参与——你用我的模型改改,搞个“养猪AI”,我用你的数据优化,搞个“种菜AI”,最后大家一起赚钱。这就像村口大妈分享菜谱,你家的饺子馅加虾仁,我家的加韭菜,最后整条街都成了“饺子美食街”。
但开源也有风险。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杀人,AI模型开源可能被用来搞诈骗——比如用数字人换脸骗钱,用大模型写假新闻。所以国资委的平台特意强调“垂类模型”,相当于只给“手术刀”不给“凶器”,医疗模型只能用在看病,金融模型只能用在风控。不过普通人倒是可以趁机“上车”:学AI开发的可以参与开源项目,不会代码的至少能用AI工具——比如用文心一言写报告,用腾讯AI绘画做设计,以后简历上不会用AI工具,可能比不会用Excel还尴尬。
科技圈越热闹,越得泼盆冷水。这周特斯拉说要在旧金山推Robotaxi,上海也给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发了“主驾无人牌照”,但真要坐上去,你敢吗?去年Cruise的无人车在旧金山堵了一条街,还有车直接开上人行道;今年初特斯拉自动驾驶撞了消防车,马斯克还嘴硬“是人类的错”。现在Robotaxi要上路,万一出事故,是怪程序员、怪车企,还是怪坐车上的乘客?估计到时候保险公司会连夜出“Robotaxi意外险”,广告语都想好了:“AI开车不靠谱?我们赔!”
更现实的是“饭碗”问题。人形机器人拌沙拉、做奶茶,餐饮老板会不会裁员?工厂用机器人“先彩排再上岗”,工人会不会失业?其实不用太慌。就说餐饮,机器人做奶茶快,但顾客买奶茶有时是为了跟店员唠嗑;工厂用机器人,工人可以转岗当“机器人运维员”,工资可能更高。真正危险的是“拒绝学习”的人——比如收银员不肯学用AI收款系统,快递员不肯学操作分拣机器人,那被淘汰是早晚的事。就像以前打字员被电脑取代,但学了办公软件的人成了白领,时代永远淘汰“不愿升级”的人,不是“人”。
还有个问题:科技进步了,普通人能享受到实惠吗?比如家务机器人,现在一台估计几十万,普通家庭买不起;6nm GPU要是卖得比RTX 4060还贵,玩家宁愿买进口的。所以政策得跟上——国常会说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农业农村部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就是怕科技发展快,民生没跟上。不然机器人都能做奶茶了,普通人还喝不起奶茶,那科技进步有啥意义?
说了这么多,普通人到底该咋办?我的建议是:别想着“打败机器人”,要学会“跟机器人做朋友”。
比如家政阿姨,以后可以学“机器人管理”——指挥扫地机器人打扫,教炒菜机器人认调料,工资可能比现在高;程序员别只盯着写代码,学学AI模型调优,稚晖君的灵渠OS需要大量开发者;就算是退休大爷,也能学用AI拍短视频——用腾讯AI剪辑,用百度慧播星做数字人,说不定能成“老年网红”。
说到底,科技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而是“让人活得更像人”。以前我们得花两小时做饭、三小时扫地,以后机器人把这些活干了,我们可以陪孩子玩、跟朋友唠嗑、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像洗衣机取代了搓衣板,我们没变成“懒人”,反而有时间去健身、去旅行。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周的科技新闻,与其说是“狂欢”,不如说是“时代的敲门声”。门后可能有机器人管家、AI医生、国产黑科技,但也可能有失业风险、伦理问题。但不管怎样,别躲着门,打开看看——就算暂时学不会用机器人,至少知道它长啥样,总比等它闯进家时,还以为是“外星来客”强。
毕竟,时代不会等你准备好,只会推着你往前走。与其焦虑“被淘汰”,不如现在就打开手机,搜搜“AI工具怎么用”——说不定下一个“用机器人赚钱”的人,就是你呢?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