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真的“凉”了吗?

文 | 默 达

“DeepSeek流量下滑”“使用率暴跌至3%”……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突然冒出上述论调,并结合某家国外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判定DeepSeek“要凉”。更有人大肆炒作DeepSeek“商业失败”“跌落神坛”,并表示“此前对它过誉了”“辜负了大家的期待”,一时引发巨大争议。

DeepSeek真的“凉”了吗?国产AI的下一程,究竟是平坦还是坎坷?

(一)

搞清楚真相,首先必须跳出部分自媒体在统计口径上设下的“话术陷阱”。

深扒被频繁引用的数据源,无论是年初7.5%的使用率也好,还是如今的3%左右也罢,它们代表的都是“官网访问量”。然而,DeepSeek最特殊的一点也在于此——

许多高黏性用户很少登录官网和APP,而是使用不同服务商提供的接口,比较知名的如腾讯元宝、百度、火山、微信小程序等。有些朋友的工作单位出于自身需要,主动接入并在本地服务器上部署了DeepSeek,并将其培养成角色鲜明、业务熟练的助手。这两项数据占到了大头,却没有被包含在内。

还记得今年年初时的盛况吗?

南方+ 张雅 制图

在DeepSeek对话框每输入一个问题都要“转好久的圈”,“小鲸鱼”无时无刻不在提示“服务器繁忙,请稍候再试”。正如人类的大脑思考需要养分,要回应全球网友的提问热情,需要的是实打实的算力支持。对于一个ToC(用户端)完全免费的团队而言,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又需要多少真金白银?

DeepSeek没有独占这份热度,而是邀请全国乃至全球的从业者一同分享学习。它们的目标,是专业程度更高的B端(企业端)。多平台的分流,便捷的本地部署,各行各业争相接入自己的DeepSeek,自然会把“蛋糕”分小。而同源数据显示,第三方托管的DeepSeek R1和V3模型的总使用量仍在快速上升,恰恰证明“蛋糕”的总量是越做越大的。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是借着流量红利休养生息,还是将吃紧的资源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更新?DeepSeek的选择十分清醒。

(二)

DeepSeek的最大成功,从来不在于做出了一款多么棒的软件、垄断了几成市场或是赚取了多少财富,而在于其打造的开源生态激活了一池春水。

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人惊呼混元、通义等大模型的“智商”赶上甚至超过DeepSeek了,赞叹国产AI产业的飞速进步;

有人开发了技术小白也能轻松使用的AI智能体,调用包括DeepSeek在内的多个文字、图画、视频大模型进行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开辟了创业新赛道;

人形机器人弹奏周杰伦的《青花瓷》钢琴曲。

有人看到了推理大模型蕴含的无限可能,将其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医疗教育终端上,甚至成了产业升级的一种“底层逻辑”;

更不必说它在看病买药、投资理财、知识搜索等领域崭露头角……

这哪里是“跌落神坛”,分明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对比其他AI大模型,DeepSeek确实显得“低调且任性”。创始人梁文锋很少接受采访,技术团队在社交媒体开设的账号屈指可数,而且基本上也只讨论技术问题。或许正应了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最近的发言:“梁文锋根本不想做APP,他的心思全在AGI(通用人工智能)上。”

对于这样一群执着的技术大牛们,我们能做的,或许是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空间。

(三)

DeepSeek的出现,毫无疑问是2025年AI领域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也有人在反思,我们对技术进步过于急躁了吗?

此前有人预测,DeepSeek团队最新的深度推理模型R2将会在今年5月前后到来,并会在某个深夜“震惊世界”,然而团队只是在5月份上传了V3和R1的两个小版本更新,仍无关于新模型的消息。有传言称是“遇到瓶颈”,也有人说是“团队不满意”。

光芒收敛后,反而给了一些极端论调以可乘之机。

看看那些跟风的“跳梁小丑”——

有的只是搬运外网数据,不仅把别人的结论抄错了,甚至连数据也没弄对,把“下降50%”说成是“从50%一路下跌”;还有的一边讥讽其“缺乏商业头脑”,一边悄悄卖课;更有的动不动高呼“不用不是中国人”,让人啼笑皆非……这么看来,梁文锋远离“七嘴八舌”专心搞技术,或许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要警惕对其误读和捧杀。

DeepSeek页面

事实上,DeepSeek的真正优势并不在于它“多么聪明”,而是开创了一种运用算法和数学模型来降低成本,在有限条件下提高模型效用的方法。

在美国对我国实行高端芯片出口管制的背景下,在中国AI技术仍处于追赶状态的前提下,这就好像是“村里出了个大学生”,他没有好的文具(指芯片和开发环境),靠的是自创的学习方法(指独特的算法),着实难能可贵,更应鼓励其继续深造,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但你要让这个大学生没毕业就赚钱养家,似乎也不太合适,甚至有些“浪费”。

与其要求DeepSeek变得全知全能,倒不如深入了解下黄仁勋都要赞叹的中国AI生态:有人埋头钻研技术,有人开辟应用方向,有人收集用户反馈,还有人在费力打磨一块不受限制的“中国芯”……好的点子几个月内就能落地,“团队作战”有竞争也有合作,这并不是DeepSeek一家的功劳。

这个周末,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我们能看到大模型领域的最新成果,也能看到AI医疗、AI眼镜、AI教育、AI+机器人等应用层面的飞跃。

DeepSeek没有“凉”,它只是没那么“燥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面前的道路只会更加宽阔。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科技   模型   团队   技术   数据   神坛   使用率   论调   人工智能   领域   人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