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战火连绵不休,从歌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东汉末年战争不断,各种势力都为了扩张自己的地盘不断的打仗,甚至后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别是魏,蜀,吴三国争霸的中原。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政权不断的稳固,三个国家的君主都开始招贤纳士,希望能够得到有智之才来辅佐明君,而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师莫过于诸葛亮,他的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自己的志向和报答主君的决心。
当时刘备为了得到中原的江山,而当时诸葛亮的才能也被很多人所歌颂,刘备一直非常珍惜人才,于是就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与诸葛亮谈论天下的局势。
后来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也正因为有诸葛亮的帮助,后来蜀国大业繁荣发达,而诸葛亮在出山之后也没有让刘备失望,每次作出的决定都非常的符合现实,为刘备争取到了很多的机会。
刘备也对诸葛亮非常的信任,刘备快要死去的时候对诸葛亮说,如果将来刘禅能够担当的起这个皇帝,你就尽心的辅佐他,如果他没有这个本事,蜀国的天下就交给你了,任何的事情都听你的差遣,这也间接的表达了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完全信任。
诸葛亮也没有让刘备后悔,诸葛亮为了回报当时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尽力的辅佐刘禅,将光复汉室作为自己此生唯一的责任,一直在为光复汉室所努力的,正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都知道阿斗这个形象一直懦弱无能,并不能担当一个皇帝的责任,在蜀国灭亡之后,刘禅自愿当俘虏,每天只是沉溺在玩乐中,丝毫不想重建自己蜀国的大业。
然而真实的刘禅真的像书中写的那样顽劣不堪的,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诸葛亮既然选择继续的辅佐刘禅,那么刘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一无是处。
刘备死后摆在刘禅的面前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集中所有的权利等待诸葛亮废了他,这样诸葛亮就能掌握大权,另一个道路是表现的游戏人生,在外人看来对权力没有任何的欲望才能够保住自身的性命,只有这样诸葛亮才能够放过他。
这样看来刘禅并不是毫无胸襟,只不过是隐藏的太深,况且在当时的情况诸葛亮的名气很高,很多人都愿意臣服在他的脚下,而自己却没有任何的权利只能保全自己。
诸葛亮为刘禅恢复祖国往日的盛况,一边努力的集粮食,另一边抓紧军队的训练,为北伐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只可惜上天不让蜀国重新光复,虽然先后发动了5次北伐战争,终究是人力抵抗不了天意死在了五丈原。
后来诸葛亮也有所感悟,觉得刘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无用之徒,他只不过是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对权力的渴望,保全自身,免得让自身受到威胁。
毕竟自己的年龄和诸葛亮相比还算是年轻,只要自己等到诸葛亮死了之后就将权力收回手中,到时候就没有任何的人能够阻止自己,这样的刘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
诸葛亮死后蜀国并没有一瞬间的崩塌,而是诸葛亮给他留下的人才又继续经营了30年之久,而在这30年的时光中刘禅也不像曾经的那样,开始渐渐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虽然后来蜀国也被灭,但流传在世人的眼中,刘禅一直都是纨绔子弟,既然天下的局势已经定下来,自己并不能改变什么,倒不如装疯卖傻的保全自己,只要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保障,其他的又有什么难的呢?
刘禅只不过是一个懂的保存自身实力的人,他要是一个普通人自然就不需要活的如此之累,只能说时代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