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举办演唱会的真实老照片:仪态万方优雅动人,美艳不可方物!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提到蒋英,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她“钱学森夫人”的身份,毕竟,她的丈夫钱学森先生,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敬仰不已。

当我们拨开这层耀眼的光环,深入探寻蒋英的人生轨迹时,会发现她本身就是一个光芒万丈、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的成就与魅力,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蒋英的传奇,从降生那一刻就注定与众不同,她的父亲蒋百里,是民国史上响当当的军事理论家,北洋陆军大学的校长,连蔡锷、白崇禧这些近代军事名人都曾是他的门生。

这位被梁启超盛赞兵学泰斗的人物,绝非纸上谈兵之辈,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他总能以清醒的战略眼光洞察时局。

更难得的是,这位铁血军人骨子里藏着浓厚的文人情怀,家中藏书汗牛充栋,琴棋书画样样齐备。

蒋家不是普通的官宦之家,而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蒋英就像浸润在艺术清泉中的幼苗,音乐与文化成了她生活的底色。

小时候的她,有着一双像晨露般清澈的大眼睛,笑起来时两个酒窝若隐若现,连佣人都忍不住夸比画里的仙女还好看。

不同于其他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蒋英从小就对音乐着了迷,蒋百里看出了女儿的天赋,非但没有像传统家长那样要求她女子无才便是德,反而全力支持。

1936年快到年底的时候,蒋百里接到任务要出国去欧美各国考察军事情况,蒋英跟着母亲还有五妹蒋和一起去了。

蒋百里知道蒋英特别喜欢音乐,蒋和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就安排她们俩留在德国柏林学习音乐。

可是,到了二战快结束的时候,战争的火苗烧到了柏林,城市里乱成一团,到处都很危险。

蒋英没办法,只好和朋友们一起逃命,一路逃到了德国南方,都快到瑞士边境的地方。

等局势稍微稳定些,蒋英就到了瑞士,进了卢塞恩音乐学院的研究生班继续学习。

在那边,她学到了好多德国、法国的艺术歌曲,还有传唱剧、受难曲、弥撒这些室内音乐作品。

通过不断学习钻研,她对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的歌剧,还有近现代的歌剧作品,都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认识。

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热闹举行,匈牙利有位超厉害的高音老师依隆娜·德瑞高,专门举办了一场各国女高音比赛。

蒋英也去参赛了,她发挥得极为出色,一举夺得第一名,成了东亚地区首个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人。

到了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音乐学习生涯,顺利回国,回国没多久,她就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向祖国展示自己的留学收获。

演唱会持续3个多小时,蒋英共演唱16首歌曲,既有欧洲咏叹调和现代情歌,还演唱两首中国民谣《道情》与《凤阳花鼓》。

这场演出相当精彩,整个上海都被轰动了,报纸上都说她唱歌水平特别高,让大家看到咱们中国也有特别优秀的艺术人才,又聪明又有天赋。

演出结束后,蒋英和妹妹蒋华挽着母亲蒋左梅留下了一张合影,蒋左梅面带微笑,显然对女儿的成就和表现非常满意和欣慰,蒋英的表情看起来有些逗。

这一时期她分别接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与南京国立音乐院的邀请,欢迎其到校任声乐教授

也是在这一年,蒋英碰到了同样刚从国外学习回来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钱学森。

因为两家人以前就是世交,他俩小时候还一起玩过,算是青梅竹马,这次一见面,两个人特别聊得来,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才见了一个礼拜,他们就在上海结婚了。

婚后,蒋英跟随钱学森赴美定居,他们的小生活过的也很美满幸福,钱学森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就给他打下手。

当钱学森怀着满腔的报国热忱,毅然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时,却没想到遭遇了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陷入了长达五年的“软禁”困境。这五年,对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而言,是充满艰难与挑战的漫长岁月,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回国的坚定决心。

在那被困的日子里,生活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为了排解内心的烦闷,钱学森吹笛子,蒋英则轻轻弹奏着吉他。

为了能随时踏上回国的征程,也为了躲避美国特务无孔不入的监视与恶意捣乱,他们每次租房子都只签一年的合同。

五年间,他们竟搬了五次家,每一次搬家都意味着要重新适应陌生的环境,可他们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为了确保钱学森和孩子们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他们不敢雇用保姆,于是,蒋英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所有的家庭事务都由她一手操办。

从照料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到去菜市场买菜,再到回家后精心烧制每一顿饭菜,蒋英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

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她根本没有条件像过去那样专注于自己在音乐方面的钻研,但为了不让所学荒废,她依然坚持在家中进行声乐方面的锻炼,哪怕只是简单的发声练习,也从未间断过。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钱学森和蒋英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国后,夫妻俩迅速投身到各自的工作中,蒋英也开启了她在声乐教育领域的辉煌篇章。

1956年,她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周独唱音乐会,并在会上做了《关于西欧声乐发展史》的精彩报告,让人们对西欧声乐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中国人民,蒋英怀着虔诚的态度,拜老艺人为师,虚心学习京韵大鼓、单弦、京剧、昆曲等传统艺术。

这一学习经历,让她从欧洲室内乐的精致世界,迈向了一个更为广阔、多元的艺术天地。

她随歌剧院到阳泉为煤矿工人演唱,深入街头巷尾,走进坑道深处,用歌声为工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

她还去火车站迎接志愿军归国,用激昂的歌声表达对英雄们的敬意与欢迎,很快,她就成为了深受大众喜爱的人民艺术家。

蒋英每次登台表演,或是指挥学生毕业演出,钱学森总会到场,既当忠实观众,又做私人评论员。

有时他还拉上科技界的同行一起欣赏,要是钱学森忙得脱不开身,蒋英就把演出录下来,等他有空再播放。

钱学森对文艺兴趣浓厚,他写《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时,书的英译名还是蒋英帮忙定下的

1959年9月,蒋英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直至 1989年退休,她精通英语、德语,还旁及法文、意大利文、俄文,在语言方面的天赋为她的音乐教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她弹得一手好钢琴,古典吉他也不在话下,去欧洲学习那会,她把美声唱法学得透透的,还一头扎进欧洲古典文学名著里,读了好多。

对于各个时期、不同作家创作的德奥、法国艺术歌曲,还有清唱剧、受难曲等室内乐作品,她都研究得特别深入。

对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歌剧作品也有着深刻的学术见解,被我国声乐界誉为“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

凭借极为全面的艺术涵养,以及对欧洲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厚,在教学过程中,她擅长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既富哲理又充满辩证思维,教学计划更是安排得周密细致。

凭借这些过人之处,她在声乐教育领域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风格独特,令人称赞。

多年来,她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傅海静、祝爱兰等众多声乐人才。

这些学生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为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蒋英的悉心教导。

1999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精心筹备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活动,“艺术与科学——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还特意安排了蒋英学生的音乐会。

当时88岁的钱学森因身体原因无法亲临现场,但他特意送来花篮,还写下书面发言,让女儿代为宣读,以此向蒋英传递深深的爱意。

蒋英教授特别理解和心疼科技工作者,她满怀热情,哪怕连续几个月辛苦劳累,也坚持参与组织、指导了大型音乐会《星光灿烂》,用歌声赞颂航天人,把这份特别的礼物献给他们。

即便到了80多岁,她依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声音依旧洪亮,2012年,蒋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临终前,她还在修改学生的演唱稿,旁边放着钱学森的照片。

有人说,蒋英是站在科学巨擘身边的女人,但其实她本身就是一颗璀璨的星。

从上海的舞台到欧洲的音乐节,从相夫教子的贤内助到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参考资料:

人民政协报——钱学森和他的音乐女神蒋英:5年软禁一起演奏度过2012年02月16日

媒体聚焦——钱学森夫人蒋英在北京逝世 享年95岁2012年02月08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时尚   仪态万方   美艳   动人   优雅   演唱会   真实   蒋英   声乐   欧洲   艺术   音乐   歌剧   瑞士   上海   时期   百里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