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编辑」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最近青岛海鲜又圈出了个大新闻,把本地人和游客都给气炸了!
一群人带着自己买的72只活虾去饭店加工,结果上桌一数只剩61只,少了整整11只。

更离谱的是,在后厨抓包被藏的9只虾后,老板居然轻飘飘说一句"这很正常",这话一出口,不光把顾客惹毛了,连整个青岛的同行都想跟他划清界限。

这个事情得从一个美食博主说起,在黑龙江有个叫王大锤的排雷博主,之前收到粉丝投稿说青岛海鲜市场有缺斤短两的情况,他就带着团队在11月24号飞了过去。
先去海鲜市场买了螃蟹和大虾,复称的时候还挺惊喜,没发现缺斤短两的问题。

想着把海鲜加工一下尝尝鲜,就找了家看着挺靠谱的店。
可是谁能想到门口挂着"免费提供饮用水""免费用卫生间"的牌子,甚至还打着"社区助老餐厅"的旗号的背后藏了这么多的猫腻呢?
进店后,博主跟老板说这些大虾一半辣炒、一半白灼,螃蟹全清蒸,老板爽快答应,收了60块加工费。

等了半个多小时,菜全上齐了,博主职业习惯发作,先对着大虾数了起来,这一数就发现不对劲:白灼的37只,辣炒的24只,加起来才61只,11只虾凭空消失了!
他们立马叫来了老板娘,问是不是菜没上齐,或者有坏虾被扔了。

结果老板娘一口否认,还反问"咋的,不对啊?"。见店家不承认,博主要求去后厨看看,这下可抓着实锤了!
在后厨的一个托盘里,赫然放着9只加工好的大虾,有油炸的也有水煮的,一看就是他们丢的那些。

证据摆在面前,可是店家还是嘴硬,工作人员一个劲辩解没偷吃,老板还不让博主录像,说"有事儿说事儿"。
博主忍不住吐槽:"看你面相挺诚实,内心还挺狂野",老板支支吾吾说"一般不会留客人东西"。

被逼问得没办法,老板娘居然恼羞成怒反问"你们数没查错吧?",最后实在瞒不住了,才承认虾是她拿的,还补了句"这在饭店里都很正常"!
这话一出来,网友当场就炸了,合着偷顾客东西还成行业惯例了?

博主拒绝了店家送饮料道歉的提议,直接把事情曝光到网上,没成想一下就火了。
网友评论区彻底沸腾,有人说"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还有人吐槽"助老餐厅还坑人,本地外地人一起骗是吧?"

更让人生气的是,当晚就有网友发现,青岛本地餐饮群里流传起"警惕探店博主"的通知,让商家阻拦陌生人进后厨,还要上报可疑人员。
这波操作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摆着心里有鬼。

事件发酵后,青岛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在11月25号就立案调查了,承诺会调取监控、核查单据、询问相关人员,最后公示处罚结果。
可大家试着联系涉事店家时,电话根本没人接,店家直接玩起了失联。

更戏剧性的是,因为这事闹得太大,青岛文旅局的官网都被迫关掉了评论区,估计是怕网友的吐槽把页面给淹了。
而这十年里,青岛餐饮业一直在努力整改,市监局还在营口路海鲜市场设了投诉曝光台,就是想洗掉宰客的污名。

结果这次偷虾事件,加上老板那句"很正常",一下把十年的努力全毁了。
有青岛本地商家吐槽:"我们每天起早贪黑进货、用心做菜,就想挣点踏实钱,他倒好,偷几只虾把整个行业的名声都搞臭了!现在游客一提到青岛海鲜加工,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被偷虾,这生意还怎么做?"

还有同行无奈地说:"这哪是砸自己饭碗,简直是掀了我们所有人的锅!"
其实,这次偷虾事件不是青岛海鲜市场的个例,在很早之前,青岛的大虾就已经出名了。

2015年国庆,来青岛玩的肖先生和朱先生,差点被一顿海鲜烧烤“吃垮”。
傍晚逛到乐陵路的善德活海鲜烧烤,俩人都特意问了大虾价,老板拍着胸脯说38元一份,他俩才放心点菜。

肖先生一家三口点了虾、蟹还有一扎啤酒,朱先生一家七口更实在,直接点了四十只大虾。
结果结账时,老板掏出账单,肖先生这边1338元,朱先生那边2175元,俩人大眼瞪小眼。追问之下才知道,老板口中的38元根本不是一份,是一只!

俩人当场就急了,跟老板理论,没想到老板抄起根棍子就威胁:“再吵吵,蛤蜊扇贝全按个算!”
他们赶紧报警,可警方说这是物价问题,得找物价局,偏偏当天是假期,物价局早下班了。

耗到半夜,实在没办法,肖先生被逼着付了800元,朱先生掏了2000元才脱身。
转天他们一投诉,物价部门立马就来了,查出这家店标价藏猫腻,故意误导人。
没过两天,就给老板开了9万元罚单,还把多收的钱退了回来。

这事儿一曝光,全国都知道了青岛的“天价虾”,连好客山东的招牌都受了影响。
其实,多数人去旅游行程都很满,不想为了价格给店家扯皮半天,总不能为了几只虾耽误整个行程吧?

所以,这些商家就是摸准了游客的这种心理,才敢这么肆无忌惮。
截至11月27号,城阳区市监局还在调查这起事件,大家都在等最终的处罚结果。
有人说应该重罚,让其他商家不敢再犯;也有人担心,要是只是轻描淡写罚点钱,过不了多久又会有人铤而走险。

不过,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给所有餐饮商家敲个警钟:别想着靠偷奸耍滑赚快钱,砸了自己的招牌事小,毁了整个行业的名声事大。
也盼着监管部门能拿出真招实策,不光要查个案,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游客能放心吃海鲜,让老实做生意的商家能有好生意。
毕竟,谁也不想再看到青岛大虾变成负面标签,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吧!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