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也会得“三高”?医生提醒:这几个习惯比吃肉更伤血管

你以为“三高” 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错!数据显示,我国每 3 人中就有 1 人被 “三高” 盯上,且呈现年轻化、隐蔽化趋势,值得警惕的是,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是造成“三高”的重要原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佳音指出:近年来临床发现,20-30 岁年轻人的‘三高’发病率显著上升,不良生活习惯正成为健康隐形杀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无声的健康威胁,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一、“三高” 是什么?这些因素正在悄悄盯上你

“三高” 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统称,它们就像血管里的 “隐形炸弹”,长期不控制会引发心梗、脑梗、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高血压:当血压持续≥140/90mmHg 时即为高血压。除了遗传因素,高盐饮食(日均盐摄入>5g)、长期熬夜、久坐不动是主要诱因。

2.高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即为糖尿病。除了吃糖过量,长期吃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运动量不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悄悄升高。

3.高血脂:总胆固醇≥6.2mmol/L 或甘油三酯≥2.3mmol/L 即为高血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反式脂肪(如部分零食)是罪魁祸首。更可怕的是,瘦子也可能因遗传或甲状腺疾病患上高血脂,单纯节食无法解决问题。

二、日常生活这样做,轻松“击退” 三高

(一)高血压:控盐+ 运动 + 减压

控盐:每日盐摄入≤5g,用香草、柠檬汁调味,警惕酱油、零食中的 “隐形盐”。

运动:每周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力量训练,收缩压可降 5-10mmHg。

减压:每天10 分钟正念冥想,避免熬夜刷手机,补觉不超过 10 小时。

(二)高血糖:主食革命+ 肌肉训练

主食替代:用燕麦、糙米替换一半白米饭,每餐搭配绿叶菜,直接吃水果而非果汁。

肌肉保卫战:每周2 次抗阻训练(俯卧撑、深蹲),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监测:每周测2 次空腹及餐后 2 小时血糖,异常及时就医。

(三)高血脂:低脂高纤+ 精准控油

饮食调整:用橄榄油、鱼油替代猪油,每周2 次深海鱼,减少红肉。

高纤维饮食:每日25g 膳食纤维(如燕麦、西兰花),降低坏胆固醇 5-10%。

药物辅助:生活方式调整3 个月未达标者,需遵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

三、避开三大认知陷阱

1、无症状≠健康:早期血管损伤已发生,25 岁以上建议每年体检。

2、素食≠健康:长期纯素易致蛋白质缺乏,建议每周2-3 次豆制品,搭配蛋奶。

3、指标正常≠停药:高血压需终身管理,擅自停药可能引发脑出血等急症。

“三高” 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和拖延。健康是一种选择,越早行动,越能掌握主动权,让我们一起守护血管健康吧!

#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开方儿#开方儿中国行#心内科#孙佳音#北京安贞医院#熬夜#心率紊乱#血压飙升#供血不足#高盐饮食#时间补偿心理#社交娱乐诱惑#侥幸心理#补充水分#深呼吸#及时就医#固定作息

免责声明:1.个体差异请遵医嘱,特殊人群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2.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和设计图片,我方并非此类图片的原创者,所引用的图片素材的知识产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指导专家

编辑:于航

图文:姚佳怡

监审:高洪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养生   血管   习惯   医生   瘦人   高血压   血糖   健康   饮食   医嘱   胰岛素   主食   小时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