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商报联合会
中国经济报导:2025 年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于 6 月 27 日正式启幕,以 “数字友好京彩秀・消费体验新潮流” 为主题,将持续至 7 月 2 日,在北京坊打造了一场全民共享的数字经济盛宴。AI 火花市集:全球前沿科技的线下试验场
作为体验周的核心活动,市集于北京坊廊房头条免费开放,汇聚阿里云等 30 余家科技企业,展示智能穿戴设备、数字文创品、AI 潮玩等最新消费级产品。
市民可现场体验全国产化 8K VR 头显(7104×3840 分辨率)与动捕技术结合的沉浸式交互,或在 “未来场域探索馆” 通过 LBE 大空间定位技术,在 1:1 还原的 C919 模拟舱中体验飞行操作。
市集首次引入的 “3D 数字资产可信流通平台”,通过隐形水印技术实现 3D 资产全周期加密确权,为数字文创交易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北京坊数字综合体:百年街巷的数字化重生
这座 6000 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由中国信息消费推进联盟等三方联合打造,融合数字体验中心、AI 互动空间、LBE 院线等五大主题场景。
例如,数字艺术展厅通过 3D 影像和 AI 生成技术重构奥地利克里姆特基金会授权的 19 件艺术作品;AI 非遗研学工坊则将传统手工艺与数字技术结合,打造 “新国潮” 体验。
综合体还推出 “全龄段数字科技艺术计划”,为少年儿童、老年人、听障人群等提供定制化数字体验,体现数字友好理念。
数字艺术街区的创新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与北京坊数字综合体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跨界融合。
例如,AI 生成的艺术作品与百年古建筑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数字主持人 “福燕” 与真人主持共同演绎科技与人文对话,展现数字技术的温度。
《数字北京欢迎您》AI 创作 MV 大赛特等奖作品将于 7 月 2 日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首映,进一步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共生模式。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化
综合体通过 AR 文物导览、MR 历史课堂等技术,让大栅栏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 “活” 起来。
例如,游客手持轻量化数字精灵导览器(仅 180g),即可触发景点的 3D 全息解说,打破传统导览限制。
这种 “科技 + 文化 + 体验” 的模式,为超大城市历史街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 “北京方案”。全国首个创新示范基地的标杆作用
北京坊数字综合体被授予全国首个 “人工智能 + 消费融合” 创新示范基地,将围绕课题研究、标准制定、案例推广等,推动 AI 技术赋能消费领域,持续催生新产品、新体验、新场景。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技术展示窗口,更是 “数字赋能 - 文化体验 - 消费转化” 完整闭环的实践样本。
数字经济与民生消费的双向赋能
体验周紧扣 “数字消费 + 数字友好” 主线,通过 AI 火花市集、数字艺术街区等场景,让市民直观感受数字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例如,AI 玩具和在线教育平台覆盖学习场景,智能穿戴设备提升健康管理效率,数字文创品则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这种 “技术落地 - 消费体验 - 反馈迭代” 的循环,加速了数字经济从工具层向生态层的渗透。
产业协同与人才培养的双重引擎
体验周吸引赣锋锂业、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参与,形成 “原材料 - 电芯 - 系统集成 - 电站运营” 的完整产业链。
同时,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将综合体作为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技术和场地支持,共同打造数字艺术 IP,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这种 “政府引导 + 企业创新 + 高校赋能” 的模式,正在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根据北京市发改委规划,2025 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目标增速 8%,占 GDP 比重超 45%,并将重点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行动等五大计划。
此次体验周释放的信号表明,北京正以数字技术重构消费、文化、教育等领域,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