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稀土技术传突破!中国霸主地位危在旦夕?背后藏三大致命弱点

美国的这一重大突破同时,国产的高纯度的氧化稀土终于由本土的矿石炼制出来,并经韩国的工厂的认证一一完全达标,这不仅为我国的稀土的全产业的发展,更是打破了长期的中国稀土的"外销"的局面,终结了中国的稀土的"垄断"的局面!。但我们就不简单地被表面的神奇所迷惑了,还要对其做一个深入的剖析和质疑。

美国稀土技术突破到底突破了啥?

老美这回搞的是“供应链自主+替代技术”组合拳。他们在犹他州工厂用佛罗里达的重矿砂炼出1.2吨高纯度钕镨氧化物,韩国POSCO把它做成电动车永磁体,性能达标。这确实算个进步,毕竟美国过去八成稀土矿得运到中国加工再买回去,现在终于能在自家地盘完成初步提炼。

他们还搞了套回收技术,把镨钕氧化物生产成本压到28万元/吨,比中国精矿分离成本42万元/吨低一截。更绝的是华裔教授团队的“氮化铁磁体”技术,据说磁性比传统稀土磁体还猛,原料只要铁和氮,完全绕开稀土依赖。美国能源部和通用电气砸了超1亿美元支持这项目。

中国稀土优势根本不是靠储量堆出来的

好多人觉得中国稀土牛是因为储量全球第一(占37%),这想法太天真了。咱们真正的王牌是几十年攒下来的三位一体优势:资源、技术、产业闭环。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技术能让稀土分离成本降到7美元/公斤,比欧美低30%以上。中国工厂一天处理量抵得上澳洲莱纳斯公司全年产能,这种规模效应老美短期根本追不上。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重稀土。F-35造一架就要408公斤稀土,宙斯盾雷达系统得两吨起步。这些镝、铽等重稀土全球就中国南方富集,美国就算炼出轻稀土,导弹制导和战斗机涂层还得看中国脸色。

但无论美国的这一系列技术突破带来如何的惊喜和不甘落后的自信,它都难以掩盖其背后的三大致命的弱点:一是其对新兴的中等技术的依赖性大;二是其对先进的关键技术的依赖性大;三是其对外部的依赖性大!

第一个弱点在产能。中国稀土永磁体年产量超20万吨,占全球九成份额。宁波韵升一家企业的产能就能碾压美国全国总和。美国莱纳斯公司吹得再响,年产量还不到中国的5%,连美军需求零头都满足不了。

第二个弱点是成本陷阱。美国氧化镝卖10-15美元/公斤,中国出口价才4-7美元。澳洲企业在越南炼稀土成本每公斤高出中国10美元,这种价格差让特斯拉这些用稀土大户根本不会转向。

但最为致命的却是第三个令人头疼的弱点——一条条的产业链断层不断地把我们往前推的努力都给“拉回”了。可见中国从采矿、分离到永磁材料的制造全链条都打通了,而美国就连像样的稀土的离心萃取的机器都造不出来。但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全球九成的锂电池的关键设备——如电池的正极、负极等的萃取机的核心专利都握在了中国的手里,老美却想着如何将其规模化的将其生产出来,似乎还得先过了设备的关才能做到这一点。

军事领域才是稀土博弈的终极战场

别看电动车吵得热闹,稀土最要命的应用全在军事上。爱国者导弹的雷达需要钐钴磁体捕捉微秒级信号,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电磁炮要用钕磁体储能。中国对重稀土出口实施“一批一证”管制后,洛克希德·马丁的F-35生产线直接卡壳。

美国试图用海底采矿破局,特朗普甚至想跳过国际海底管理局直接开挖。但167个国家反对这种破坏深海生态的做法。相比起来,中国在南海养海藻都能吸稀土,每亩海藻一年还能吸收2-3吨二氧化碳。这种环保技术路线才是未来竞争焦点。

中国反制手段比想象中更犀利

在我们对资源的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背景下,早就抛弃了以低价的“抢人眼球”的方式来卖资源的粗陋的做法了。商务部对军用稀土的出口却一一的卡住了,而却对民用领域的特斯拉、通用等却一一的给出了临时的许可证。伴随对日本的这一精准的“一击”,美日同盟的裂痕也逐渐地凸显了出来——日本的铃木公司因磁体的断供停产,纷纷的宣布停产,而美资的美国汽车却因拿到了许可证的缘故股价却在一天之间暴涨了将近1/3。

国内整合也在加速。南北稀土集团的成立同时,将广东的离子型矿一直延伸到包头的轻稀土矿都纳入了统一的调配体系。但中国却在另一方面的同时也在对稀土的出口实施了较为严格的追溯制度,即每批的出口产品都必须将最终的用户标明出来,如果想走私这种价格高的稀土资源也就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危在旦夕   稀土   美国   霸主   中国   弱点   地位   技术   磁体   永磁   美元   特斯拉   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