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媒体《JumpBall》在赛前分析中罕见承认了韩国男篮与中国队的实力差距。文章指出,两队历史上在亚洲杯交手19次,韩国仅取得4场胜利,且8次决赛相遇全部败北。
尽管2010年后双方战绩为2胜2负,但韩媒强调,即便中国男篮缺少周琦、杨瀚森等顶级内线,韩国队仍需高度警惕三名核心球员:CBA联赛MVP胡金秋(2.11米)、高中锋余嘉豪(2.21米),以及控卫赵睿。
这种公开示弱的姿态在韩媒报道中实属罕见,侧面印证了中国男篮的阵容威慑力。
韩国主帅安俊浩的赛前宣言暴露了球队的焦虑。他提出击败中国的“三大取胜之匙”——压迫式防守、控制球权、利用速度打攻防转换,甚至将韩国队比喻为“饥饿的狼群”,宣称要“越过中国长城”。
然而,这番豪言背后是韩国队的现实困境:主力后卫李政玹已因伤回国,锋线核心吕俊锡虽火线复出但状态成疑。更讽刺的是,韩国队在小组赛惨败澳大利亚36分,仅靠险胜黎巴嫩(三分球38投22中)才惊险晋级,而这场关键胜利恰恰让韩国“主动选择”了中国这个老对手。
三分球成为韩国队的“双刃剑”。小组赛阶段,韩国三分出手占比高达50.2%,仅次于日本位列赛会第二。对阵黎巴嫩时,李贤重和刘基相联手轰进15记三分,全队命中22球。
但这种依赖外线的打法存在致命隐患:当对手施加高强度防守时,韩国球员容易失准。资格赛对阵弱旅关岛,韩国三分球38投仅8中,李贤重甚至出现10投2中的低迷表现。
中国男篮恰恰拥有克制武器:小组赛三分命中率43.8%高居亚洲杯第一,程帅澎20投10中堪称神射,而胡金秋、赵睿领衔的防线已针对韩国特点进行特训,重点演练外线扩防和快速退守。
内线劣势是韩国无法回避的痛点。面对胡金秋小组赛场均两双的统治力,以及余嘉豪的绝对身高优势,韩国只能依赖34岁老将金钟奎——这位与中国三代球员交手的“活化石”如今场均仅2.3分,移动能力大幅下滑。韩媒无奈承认:“中国球员比我们高很多,强壮的球员也更多。”
为弥补短板,韩国球员文正贤扬言要“从后场就展开紧逼防守”,试图用疯抢球权制造混乱。但这种策略可能适得其反:中国男篮小组赛场均94.3分的进攻火力位列赛会第三,赵睿的突破分球和胡金秋的篮下终结能力,正是破解紧逼的利器。
历史交锋数据揭示韩国心态矛盾:虽然上届亚洲杯韩国曾93-81战胜中国,但2023年亚运会中国队以84-70完胜复仇。
更值得玩味的是,韩国最近10次对阵中国仅4胜6负,而本届竞彩官方为中国队开出的胜赔低至1.12(韩国胜赔3.50),让分胜负盘口更力挺中国赢9.5分。这些数据折射出外界对韩国爆冷的不看好,也解释了韩媒为何罕见“认怂”。
今晚19:00的吉达赛场,韩国队的三分箭雨与中国队的长城铁壁将碰撞出决定性火花。若胡金秋能持续碾压内线,赵睿有效锁死李贤重,程帅澎的外线火力维持高效,中国男篮极有望时隔10年重返亚洲杯四强。
而对于韩国来说,他们唯一的机会或许正如主帅安俊浩所言:把这场对决变成一场“饥饿狼群”的求生之战。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