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不怕老的启示:人到暮年,能看透这3件事,才算活出了真高度

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天高地厚,觉得命运在自己手里,拼一把就能改变一切。

可等到头发白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才明白,老天早就把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安排好了。

我们能做的,不是跟命运较劲,而是学着看透,看懂,然后活得更自在些。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常听人说,这世上三分靠拼,七分靠命。年轻时,我总不信,觉得只要拼命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可后来才发现,命运这个东西,真是有点“任性”。

有人生来富贵,喝凉水都能发财;有人一辈子拼死拼活,却始终过不上想要的生活。这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命里没有。

莫言就是个看透命运的人。他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谁能想到他后来成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可莫言自己说:“人这一辈子,就像种庄稼。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能收多少,全看老天赏不赏脸。”

这话听着有点宿命,可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种子撒下去了,能不能发芽?发了芽,会不会遭虫害?这些都不是人能掌控的。

所以啊,与其拼命抓那些得不到的东西,不如学着顺其自然。命里有的,跑不掉;命里没有,强求也没用。

衰老是岁月的馈赠,不是人生的失败

人到了一定年纪,最怕的就是“老”这个字。头发白了,皱纹多了,走路没以前利索了,心里总觉得自己不行了。可其实,衰老并不是坏事,它是岁月送给我们的礼物。

年轻时,我们追名逐利,忙着赚钱,忙着升职,忙着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可到了老年,才发现那些东西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陪着我们的,还是家人和健康。皱纹,是我们走过风风雨雨的勋章;白发,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智慧。老了,不再为小事较劲,不再为面子纠结,反倒活得轻松。

莫言得奖后,有人问他:“您现在是大名人了,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他说:“没什么特别的。种地的农民到了秋天就知道该收割了,作家写了几十年书,到了这个时候也该有个结果。”

看吧,这就是智慧。年轻时,他追求写作的完美;可到了老年,他明白了,世上没有完美,只有顺其自然。

所以啊,别害怕衰老。你越怕,它越来得快。与其和时间较劲,不如敞开心扉,接纳自己,和岁月和解。

生老病死是常态,坦然接受才是智慧

人这一辈子,有生就有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偏偏,很多人害怕谈论“死”。

有人一听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就觉得天塌了;有人一提到后事安排,就赶紧打岔,说“晦气”。

可越是这样,心里越放不下,越活得累。

我想起了莫言《生死疲劳》里的一句话:“人不怕死,怕的是不明不白地死。”

他说得很透,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对它心存恐惧。其实,疾病和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人老了,身体零件自然会出问题,这很正常。就像一辆用了几十年的老车,难免有个磕磕碰碰。别总想着“我不能生病”“我不能死”,那是跟自然规律过不去。

有个朋友的父亲,得了癌症晚期。医生说最多还能活半年,他父亲却很豁达,说:“这辈子没白活,没啥遗憾了。剩下这些日子,就当老天给的‘加餐’。”后来,他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还趁着身体允许,跟老伴儿去了一趟西湖。结果这一“加餐”就吃了一年多,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

你看,这才是坦然面对生死的智慧。

结语

人这一辈子,命运早就写好了剧本。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改剧本,而是当好自己的演员。

命运不好的时候,不必怨天尤人;衰老来临的时候,不必恐慌;生死面前,不必逃避。

学会看透这三点,你会发现,生活虽然有遗憾,但依然可以很美。

既然来了,就好好走一趟,别白活了这辈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美文   暮年   启示   高度   命运   年轻时   衰老   岁月   智慧   老天   生老病死   生死   东西   顺其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